地下防水工程 3-1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民用及工業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薦剛性防水做法;UEA補償收縮混凝土剛性防水施工工藝。 2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水泥:采用425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嚴禁使用過期、受潮、變質的水泥。 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 2.1.4 水:飲用水或天然潔凈水。 2.1.5 U.E.A膨脹劑:其性能應符合行業標準《混凝土膨脹劑》(JC476?2),其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的規定,與其它外加劑混合使用時,應經試驗試配后使用。 2.1.6 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翻斗車、手推車、振搗器、溜槽、串桶、鐵板、鐵鍬、吊斗,計算器具磅秤等。 2.2 作業條件: 2.2.1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預檢手續。注意檢查固定模板的鐵絲、螺栓是否穿過混凝土墻,如必須穿過時,應采取止水措施。特別是管道或預埋件穿過處是否已做好防水處理。木模板提前澆水濕潤,并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 2.2.2 根據施工方案,做好技術交底。 2.2.3 材料需經檢驗,由試驗室試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試配的抗滲等級應按設計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間繼續做好降水,排水。 3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
作業準備 →混凝土攪拌→運輸 →混凝土澆筑→養護 3.2 混凝土攪拌:攪拌投料順序:石子 →砂→水泥→U.E.A膨脹劑→水 。 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攪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攪拌時間延長0.5min)。混凝土攪拌前必須嚴格按試驗室配合比通知單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裝水泥、砂、石車車過磅,在雨季,砂必須每天測定含水率,調整用水量。現場攪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運輸:混凝土運輸供應保持連續均衡,間隔不應超過1.5h,夏季或運距較遠可適當摻入緩凝劑,一般摻入2.5‰`3‰木鈣為宜。運輸后如出現離析,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 3.4 混凝土澆筑:應連續澆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縫。 3.4.1 底板一般按設計要求不留施工縫或留在后澆帶上。 3.4.2 墻體水平施工縫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墻體上,墻體如有孔洞,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宜少于300mm,施工縫形式宜用凸縫(墻厚大于30cm)或階梯縫、平直縫加金屬止水片(墻厚小于30cm),施工縫宜做企口縫并用B.W止水條處理垂直施工縫宜與后澆帶、變形縫相結合。 3.4.3 在施工縫上澆筑混凝土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雜物,沖凈并濕潤,再鋪一層2~3cm厚水泥砂漿(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減石子混凝土,澆筑第一步其高度為40cm,以后每步澆筑50~60cm,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順序澆筑。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不應大于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3.4.4 應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振搗時間一般10s為宜,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模板走動,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筑到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 3.5 養護:常溫(20~25℃)澆筑后6~10h苫蓋澆水養護,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不少于14d。
地下工程防水等級標準
1 級 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
2 級 不允許漏水,結構表面可有少量濕漬
房屋建筑地下工程:總濕漬面積不大于總防水面積(包括頂板、墻面、地面)的1‰;任意100㎡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2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1㎡;
其他地下工程:濕漬總面積不應大于總防水面積的2‰;任意100㎡ 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3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2㎡;其中,隧道工程平均滲水量不大于0.05L/(㎡.d),任意100㎡防水面積上的滲水量不大于0.15L/(㎡.d)
3 級 有少量漏水點,不得有線流和漏泥砂;
任意100 m2防水面積上的漏水或濕漬點數不超過7處,單個漏水點的最大漏水量不大于2.5L/d,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3㎡;
4 級 有漏水點,不得有線流和漏泥砂;
整個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d),任意100m2防水面積上的平均漏量不大于4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