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根據送風距離、風管長度、出風口數量等綜合確定; 確保風量不變,風管的管道阻力以及出、回風口的阻力之和就是風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單憑面積還不能確定空調的匹數,還要考慮房間的結構,朝向。保溫程度。如:房屋的朝向、是樓房、非頂層、非陽面、非最西邊。還有房間的保溫效果如何?門窗開關的次數等,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會與空調的制冷總體效果有關,但通常你通過以下的計算公式就能較準確地算出空調制冷量與房間面積的關系:
空調都標有制冷量 如1p的空調 制冷量是2300w 使用面積可以這樣計算 23/2=11.5㎡ 23*2/3≈16㎡使用面積在11.5---16㎡之間 如1.5匹的空調 制冷量是3200w 32/2=16㎡ 32*2/3≈22㎡ 使用面積在16----22㎡之間
制冷量(去掉后面的00 用整數)除以2是最小使用面積 制冷量乘2再除以3是最大使用面積。
-
1、根據自家的房型結構,選擇合適的家用中央空調。
2、根據所用房匹配的電源220V或380V,選擇家用中央空調。
3、根據房間的用途和功能,選擇家用中央空調的能量控制。
4、注意家用中央空調機組的品牌,一家要選擇有生產基地的廠家,從而使服務有保證。
5、設計安裝家用中央空調,必須考慮家庭裝潢的效果,做到美觀、協調。
6、家用中央空調系統的設計和分配,必須有空調專業人員把關。
7、安裝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有廠家認可,方能施工操作。
8、安裝配套材料必須有質保證書、性能測試報告,以確保質量的穩定。
-
空調箱選擇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我們在進行空調箱選型時首先根據空調系統負荷計算結果確定該空調箱所需風量、風壓、冷熱量以及出風口噪聲和空氣過濾要求。但是由于設計或制造等多方面原因在使用中我們常發現選用的空調箱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有風冷不足、冷量不足、箱體外表結露、凝水盤溢水、表冷器段后帶水等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備選型時嚴格把好質量關,防患于未然。自己的體會有下面幾點: 1、箱體保溫;為防止箱體外殼結露,國家標準規定箱體保溫層熱阻應不小于0.68m-2/kW同時還要防止箱體各段聯接處產生的冷橋。保溫材料目前多采用PEF或聚氨酯發泡。 2、迎風面風速:目前有些廠家為了縮小產品的外形尺寸,往往將空調箱的迎風面風速取得較大,這樣就造成了空調箱表冷段后帶水的后果;如檔水板設計不合理,那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所以在選型時我們應將表冷器迎風面風速控制在2~2.5m/s為宜。 3、漏風指標:國家標準規定,組合式空調箱在箱內靜壓為700Pa時,機內漏風率不得超過3%。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現場空調箱漏風率竟有高達10%的現象。經分析這主要是由下面幾點原因造成的。 (1)密封材料性能不好 (2)機組結構設計不合理 (3)現場安裝質量差
-
您好,為您介紹家用空調選型方法:
A.估算或計算冷負荷:估算總冷負荷,或通過有關的負荷計算法進行計算。
B.估算或計算熱負荷:估算總熱負荷,或通過有關的負荷計算法進行計算。
C.初定機組型號:根據總冷負荷,初次選定機組型號及臺數
D、確定機組型號:根據總熱負荷,校核初定的機組型號及臺數。并確定機組型號。
希望對您有幫助。
-
應根據每個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等因素,按每平方米配制冷量160-220W計算出制冷量大小購買相應額定制冷量大小的空調即可,單純地夏季制冷用空調可小一些,如果冬季需要空調制熱取暖,就應大一些為宜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
多聯機空調選型技巧:1. 看噪音值 任何空調目前都有噪音值的,雖說相當一部分都有靜音功能; 2. 選用能效比高的空調。能效比是空調制冷量與制冷功率的比值。能效比愈高說明該空調的能效水平愈高,制熱時亦相同。
-
1、根據機房內設備的發熱量、機房面積、機房條件(包括層高、密封、裝修、室外機安裝位置等)、當地氣候條件等估算出機房空調機的總制冷量、總風量、加濕量等參數,然后選擇合適的設備容量(可以考慮一定的設備備份)。
2、根據整個建筑物的整體結構選用合適的空調冷卻方式(風冷型、水冷型、雙冷源等)。
3、結合機房自身結構特點及用戶要求,合理地選用送風方式。機房專用精密空調機送風形式多為上送下回和下送上回式。在選用下送風設備時,靜電地板下作為空調的靜壓箱,為保證送風順暢靜電地板的高度必須保證300㎜。選用上送風設備,可以選用風帽送風方式,一般來說這種機房的靜空高度在2.8米以上,而且機房的面積不能過大,否則會出現送風不均勻現象。
4、選型時要考慮節能和今后運行費用。從節能的角度考慮,宜選用雙冷源型空調,這是一種節能性空調,節能電力資源比單純的同容量電制冷空調機節能在40%以上。
-
你好,這樣子的話你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介紹
恒溫恒濕空調、中央空調不同點在于:中央空調只能控溫,而恒溫恒濕系統要求能控溫控濕的。
中央空調主要是調節室內溫度的,有一定的除濕功能。
恒溫恒濕空調系統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工程,除了調節室內溫度外還要保持室內濕度要求的。主要用于試驗室或其他對環境溫濕度有嚴格要求的場所,成本較高;大部分恒溫恒濕空調是在空調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加濕器和一套濕度控制系統的。
中央空調優點是能保證向房間輸送新風,使房間始終保持空氣清新、衛生。故障少,壽命長,噪聲小。缺點是投資高,運行費用較高,
恒溫恒濕空調
優點是能保證向房間輸送新風,使房間始終保持空氣清新、衛生及恒定的濕度環境。故障少,壽命長,噪聲小。缺點是投資高于中央空調約30%,運行費用較高,
-
要根據公式來選,具體如下:
QE=QV-KXAXΔT 式中:QE----總的制冷量(W); QV----柜內元器件總的熱損耗(W); K ----熱傳導系數(W/m2K),其值根據柜體材料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鋼板為5.5,鋁板為11,塑料為0.3; A ----柜體實際散熱面積(m2),柜體的安裝方式對柜體的散熱有較大影響,德國百能堡(Pfannenberg)提供了如下幾種典型安裝方式的散熱面積的計算: (寬=柜體寬,高=柜體高,深=柜體深)
1. 單個柜體,四周有空:A=1.8X高X(寬+深)+1.4X寬X深
2. 單個柜體,用于壁裝:A=1.4X寬X(高+深)+1.8X深X高
3. 起始或終端柜體,四周有空:A=1.4X寬X(高+深)+1.8X寬X高
4. 起始或終端柜體,用于壁裝:A=1.4X高X(寬+深)+1.4X寬X深
5. 位于中間的柜體,四周有空:A=1.8X寬X高+1.4X寬X深+深X高
6. 位于中間的柜體,用于壁裝:A=1.4X寬X(高+深)+深X高
7. 位于中間的柜體,用于壁裝,頂部覆蓋:A=1.4X寬X高+0.7X寬X深+深X高 ΔT ----柜體內外的溫差,柜體內部的溫度(一般為35℃)減去柜體外面的溫度(即工作現場的環境溫度)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
-
主要考慮空調房間的容積大小,還要考慮換氣次數。房間容積決定配用的冷媒、熱媒的功率大校換氣次數是每分鐘內單位容積房間的空氣置換次數,一般不小于6。換氣次數決定風機、風道的大小。
-
箱體保溫;為防止箱體外殼結露,國家標準規定箱體保溫層熱阻應不小于0.68m-2/kW同時還要防止箱體各段聯接處產生的冷橋。保溫材料目前多采用PEF或聚氨酯發泡。
2
迎風面風速:目前有些廠家為了縮小產品的外形尺寸,往往將空調箱的迎風面風速取得較大,這樣就造成了空調箱表冷段后帶水的后果;如檔水板設計不合理,那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所以在選型時我們應將表冷器迎風面風速控制在2~2.5m/s為宜。
3
漏風指標:國家標準規定,組合式空調箱在箱內靜壓為700Pa時,機內漏風率不得超過3%。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現場空調箱漏風率竟有高達10%的現象。經分析這主要是由下面幾點原因造成的。(1)密封材料性能不好。(2)機組結構設計不合理(3)現場安裝質量差(4)大風量空調箱箱體剛性差,當啟停運行時易產生變形。
4
冷熱量不足:國內廠家的表冷器設計選型依據多以小樣試驗結果的經驗公式進行放大計算,這本身就存在一定誤差,且有某些企業自己沒有試驗條件而抄襲其它廠家的相關樣本;這是目前造成國內許多廠家此類產品冷熱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對生產廠家進行實地考察時一定要親自了解其產品測試手段。
-
在進行組合式空調機組選型時,主要以空調系統所需要的送風量及系統總冷負荷來選配合適型號的空調機組。首先根據空調系統負荷計算結果確定該空調箱所需風量、風壓、冷熱量以及出風口噪聲和空氣過濾要求。由于設計或制造等多方面原因,在使用中常會發現選用的組合式空調機組存在風量不足、冷量不足、箱體外表結露、凝水盤溢水、表冷器段后帶水等問題。因此在設備選型時,要嚴格把好質量關,防患于未然。
-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空調
1、 考慮房間的面積大小、房間的層距(地面至天花的高度)
房間的面積越大,層距越高則要求空調的制冷功率越大;也就是房間的凈空間越大,空調的制冷功率要越大。反之,則小。
2、考慮房間的結構、座向、樓層
如果房間是單層、或者是用鐵皮、玻璃、玻璃纖維等搭建的,造成隔熱不好,或者朝西北,或者是頂樓,太陽照射的時間較長,門窗較多,則空調的制冷功率越要大。反之,則小。
3、房間的用途及個人的要求
客廳或者飯廳,如果人流大、常常高朋滿座、四季火鍋,那么空調機的制冷功率越要大,反之,僅僅作為睡房,要求空調機的制冷功率就沒有那么大。有些人要求越冷越好,喜歡蓋著棉被嘆冷氣.那么選購時可以選擇空調的制冷功率大些。
二、針對空調機的款式選擇
一般家庭空調機的款式有:窗式、掛壁分體式、柜式、天花式、吊頂式。一般的睡房可以采用窗式和掛壁分體式,窗機的噪音會比分體機大,但有新鮮的空氣對流,會給人感覺好些。現在分體式空調也有較先進的呼吸型,可以換氣的。居所樓層高不便于保養、維修的人士考慮窗式機。飯廳、客廳也可以選用分體、天花、吊頂式、柜式。柜式機較占用地方,天花式價錢較貴。
三、針對空調機的性能選擇
1.單冷型:用于只是需要降溫的地方使用,如南方地區。
2.冷暖型:適用于既要制冷,又要制熱的地方,如北方地區。
3.手動控制式:一般是采用在窗機、柜機上。
4.有線遙控式:一般采用在分體、天花機、吊頂機上。
5.變頻:節約耗電量30%、溫度基本衡定,但是價錢較一般空調貴。
四、如何辨別空調機的制冷量
現在人們習慣用0.75匹、0.8匹、1匹、1.25匹、1.5匹、1.75匹、2匹、3匹、5匹等,按照國內廠家的標識1匹機 KF-25應該制冷量達到2500W,2匹機KF50制冷量 5000W。有些商家以前就有將KF-23作為1匹,其實其制冷量只有2300W,現在商家在跟顧客吵過架之后,都聰明地將KF一23改為小l匹,KF?26叫為大1匹。這就顯得合理些。而進口的空調如“9”、“09”則表示 9000BTU,相當于2500W的制冷量,“18”表示18000BTU相當5000W制冷量,進口機的標識可能有一定容許的差別,如標“18”的機制冷可能是17990BTU或者是18180BTU,消費者應該知道這些,才能夠選擇好適合自己的空調。
-
單憑面積還不能確定空調的匹數 還要考慮房間的結構,朝向。保溫程度。如:房屋的朝向、是樓房、非頂層、非陽面、非最西邊。
-
貨比三家。對同一款式、同一品牌的商品,要從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綜合考慮。
功能選擇。購買中央空調時需考慮空調系統的的功能,如系統同時兼備供暖、增加機關報風和加濕功能、增加過濾和除塵功能、增加清新空氣筆殺菌功能等。
裝飾。由于安裝商用中央空調在先,裝修工作在后,安裝家用中央空調時必須確定裝修方案,在保證空調效果的基礎上,把空調室內機的安裝位置和風管走向確定下來。一般室內機安裝在過道外的局部吊頂內,風管可采用局部吊頂的方法隱蔽起來,然后把外露的送風口、回風口的大小和位置定下來。
-
一般有以下幾個參數:
1、功率,就是多少KW。
2、一次側的進出口溫度。
3、二次側的進出口溫度。這參數有了以后就可以進行選型了。另外有的廠家可能要一次側和二次側的流量,其實只要知道一次側和二次側的溫度了就能算出流量來。
-
根據實際安裝現場情況選擇機組的形式,如上出風、側出風還是下出風形式;具體安裝機組數量可根據目前現場設備布置情況、未來設備增加情況及是否留有備份機組等因素綜合考慮即可。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IT機房空調,沒什么精密可言;都是很平常的空調;只是在安裝時,應該考慮盡量避免使用同一交流電源,若非要使用,就要將交流純凈。安裝時,應離其他設備保持遠距離。以免造成電磁干擾;有條件,可以單獨將空調底座絕緣。空調設備和機房設備,不可共地。
-
第一步:首先根據房屋的面積和朝向確定主機型號。實際所需冷量=實際受冷面積×單位面積制冷量,實際受冷面積=房屋建筑面積×房屋實用率×65%(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制冷面積)家用通常為120~150瓦/平方米。如果房間朝南、樓層較高,或者有大面積玻璃墻,可適當提高到180~200瓦/平方米左右。
第二步:確定室內機與風口。根據實際所需冷量大小決定內機型號,每個房間或廳只需要一臺室內機或者風口,如果客廳的面積較大,或者呈長方形,可以多加一臺室內機或風口。以每12平方米需要一匹左右為準。
第三步:確定空調布局
1、主機的位置要講究通風散熱良好,便于檢修維護,同時位置要盡量隱蔽,避免影響房子外觀和噪音影響室內;
2、室內機的位置要和室內裝修布局配合,一般是暗藏在吊頂內,也可以隱藏在高柜的頂部。一般室內機都是超薄型的,只需要大約25厘米的高度就可以放置。安裝時要注意回風良好,使室內空氣形成循環,以保證空調效果和空氣質量;
3、管路的布置:冷水機組的冷媒管路都比較細,即使外面包上保溫層,也可以方便地暗藏起來;管路需要全程保溫,管件、閥件以及與管路接觸的金屬配件都要保溫包裹起來,以防冷凝水滴漏;管路材料一般選用PPR管、UPVC管或鋁塑復合管,可以保證較長時間不損壞;全部的冷凝水集中或就近隱蔽排放;
4、室內機可根據用戶要求增加負離子發生器、凈化除塵等功能,以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
第四步:選擇適合價格的產品。
家用中央空調的造價大約在400元/平方米左右。具體的品牌、機型可依據用戶自己的需求,如選擇變頻與非變頻空調,冷暖或單冷,都會導致價格差異。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以上價格來源于網絡,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