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用隔音氈,是一種具有一定柔性的高密度卷材,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的建筑隔音材料,主要用來與石膏板搭配,用于墻體隔音和吊頂隔音,也應用于管道、機械設備的隔音和阻尼減振。 當聽到“隔音氈”這個詞,大多數人第一印象想到的應該是毛氈之類的東西。而實際上,隔音氈與毛氈在外觀上看卻完全不同,毛氈輕而柔軟,而隔音氈薄薄的卻很重。有人說“隔音氈”這種叫法來源于日本,但是日本建材行業對這種產品的叫法卻是“遮音片”或“防音材”。
-
可以弄個隔音墻
-
歐式間壁墻裝修的時候盡量采用那種條形板材,條形板可以做出不同的造型,也可以做出不同的風格出來,你要選擇歐式風格就用這種板子。然后我覺得在選擇板子顏色的時候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你要選擇的顏色深一些,才能更加貼合整個歐式風格當中,必須要使用的顏色來。
-
一是拆掉原有墻壁,重新打造一堵隔音墻;二是保留原有的墻壁,增加一堵隔音墻。
-
間壁墻在建筑工程規范里是沒有明確解釋的,它是民間建筑的俚語。實際理解就是把房子(因為過去很少建樓房,幾乎是平房。于是用120MM即半磚{現代規范規定,也叫1/2磚}隔成居室、廚房、客廳等功能間)隔開,它是可以隨便拆除的。在2010版建筑工程預算定額中有解釋間壁墻,所謂間壁墻:指地面面層做好后再進行施工的墻體。
這個名詞演變到今天的樓房建設,它就要向建筑規范看齊了。因為規范只有內墻與外墻/橫墻與縱墻/承重墻與非承重墻等分別,于是間壁墻成為非承重墻的民間俚語。
非承重墻一般為120MM(平砌)或60MM(立砌),不能一直砌到樓板底,在距板底180MM左右停砌,然后在其之間磚成排斜放(這是120MM做法,60MM砌到板底20MM即可)。
隔墻——根據人們生活、生產活動的需要,將建筑物分隔成不同使用功能空間的墻體均稱隔墻。
間隔墻——是隔墻的一種,墻體較薄,多使用輕質材料(如玻璃、木板、空心石膏板等)構成,在地面面層作好后再行施工的墻體。
隔斷——不封頂的間壁墻就是隔斷。
-
墻厚大于150MM的叫主墻
間壁墻是單純為了分割空間而建造的墻
間墻是為了某種目的,比如防爆、隔音等等
-
一般的來講,可以用輕鋼龍骨紙面石膏板隔斷來根據房間的功能進行分區分割,并做出門洞,優點是:輕便快捷便宜些,缺點是不大好固定墻面物品,隔音不好處理,結構也比較輕薄。也可以用水泥輕質隔墻進行分區分割,優點是和水泥磚混墻基本性能相當,厚度還減少不少,節約空間,隔音良好,可固定墻面物品,缺點重量稍大些,造價略高,損耗略大些
-
間壁墻是在樓板上砌的輕質墻體,說的明白點就是沒有生根的墻,間壁墻的厚度都比較薄200、150、120、100、的比較多見。
-
二者肯定是有區別的,承重墻主要起支撐作用,不能拆的,間隔墻可以拆。磚混結構房屋墻體都是承重墻(中低檔的住宅樓、別墅都是這種結構),框架結構內部的墻體一般都不是(高檔住宅樓),與梁緊密結合的肯定是承重墻。另外標準磚墻一般是承重墻,加氣磚墻是間隔墻。
-
您好!
厚度180mm以下的非承重的,只起分割作用的墻。
計算樓面的時候不扣除。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
-
填充墻砌體是只承受自身重量,起分割空間或圍護的作用。磚砌體也可以起到填充墻砌體的作用,還可以有承重墻作用。填充墻砌體是磚砌體的一種。
-
間隔墻,就是只有分隔作用沒有承重作用的墻。
隔墻是分隔建筑物內部空間的墻。隔墻不承重,一般要求輕、薄,有良好的隔聲性能。對于不同功能房間的隔墻有不同的要求,如廚房的隔墻應具有耐火性能;盥洗室的隔墻應具有防潮能力。隔墻應盡量便于拆裝。
-
您好!
前者只是單純為了分割空間而建造
后者是為了某種目的,比如防爆、隔音等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
我覺得書房和衣帽間可以用那種石膏板的間壁墻來隔開。那種又省錢又省時。裝修的時候啊,好處還很多,因為書房是不需要和衣帽間連在一起的,所以她是不是不需要用那種玻璃的來裝飾的。看書的時候啊,只要有燈光就可以啦啊,然后是換衣服的時候。沒有隱秘感,沒有那個私密的空間啊,所以說這個衣帽間是需要特別隱秘的,這個地方只要一面鏡子就可以了。只可以裝在墻上的那種鏡子就可以了。
-
俗稱應該就是隔墻,從力學角度來說,他們通常不承重,只起到分割房間的作用。
-
間壁墻也是沉重墻,拆除會破壞整個房間的重心導致承重不穩,會引起很嚴重的后果!一定要問過物業拿到建筑圖之后,問過專業人士之后,可以再動工!
-
玻璃、木板、空心石膏板
-
間隔墻——是隔墻的一種,墻體較薄,多使用輕質材料(如玻璃、木板、空心石膏板等)構成,在地面面層作好后再行施工的墻體。
-
粘上陰陽角線,石膏找平每一個角落,刮兩遍大白,打一遍沙紙,刷兩遍乳膠漆,石膏板做間壁墻,pvx板吊頂,每一個環節都是親自操作,叫你看得舒心住得放心。
-
你好,有300*300的防滑磚,用于廚房,衛生間,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