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房屋的抗震等級 是一個綜合型考慮得出的數據
2、抗震等級由設防烈度,房屋的結構類型,房屋高度,抗震設防類別四個數據依照表格選取。
3、設防類別是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來劃分的,分別是標準設防(小震設防,50年一遇),重點設防(中震設防,475年一遇),特殊設防(大震設防,2100年一遇)
4、抗震設防類別與抗震設防烈度的關系:抗震設防分類決定在本地區采用何種抗震設防烈度,比如廣州地區是7度設防烈度,當建筑物設防分類是甲,乙類時候,決定了建筑物的抗震措施選用8度設防烈度標準(注意:這里的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構造措施和一些處理比如強剪弱彎的處理等)
-
建筑抗震等級的說法是不夠正確的,應該是結構抗震等級。
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按照結構型式、房屋高度、設防烈度來劃分。樓主提供條件不足,無法劃分。鋼筋錨固與搭接不能確定抗震修正系數!
-
"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
一般來說剪力墻的抗震性能較好,所以從建筑類型來看,高層樓房的抗震性能會好一些,因為它們都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也就是俗稱的剪力墻結構。而像60、70年代的老工房很多都是磚混結構的,其抗震性能就要差一些。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中國建筑業中,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這個等級標準
-
這個很簡單的, 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所以很好確定的。
-
你好,劃分為12個等級
抗震設防烈度是按國家規定的權限批準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以北京地區為例,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即超越8度的概率為10%左右。
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7、8、9度地區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隔震、消能減震設計。
-
一要看結構。目前常見的住宅結構有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
二是看抗震力。在國際上,地震震級采用里氏震級指標,分為1-8.9級,1-3級對建筑物無損壞,4級對建筑物有輕微破壞,5級以上就開始破壞建筑物。因此,5級以上的地震區在住宅設計時應考慮防震。
磚混結構的優點是造價低,保溫、隔熱性能好,便于施工。缺點是房屋開間、進深受限制,室內格局一般不能改變,墻體結構占據空間過多,整體性、耐久性較差。
鋼筋混凝土結構適用于中高層住宅,其中高層住宅以全現澆剪力墻結構為佳,多層或小高層、高層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結構、大模結構、大板結構等??傮w說來,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防火性能、耐久性能好,室內面局較磚混結構靈活。但這種結構的施工難度相對較大,結構造價也相對較高。
一般來說,剪力墻結構更能承重能力更強,比一般結構更穩固安全。
-
按照抗規6.1.3規定( 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高規規定純地下室的抗震等級可根據情況采用三級或者四級。如果情況允許可以不用計算地震作用,在不計算地震作用的前提下,框架梁箍筋不需要加密。(03G101-1-64p)里面有示意非抗震梁。
-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拐鹪O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
你好,這樣子你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介紹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拐鹪O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抗震結構的等級分很多種呢,一級二級一直往上N多種
-
-
1.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區別,不可互相混淆。
2.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于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值。
3.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樣,當地的地質構造是否穩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筑物是否堅固耐震,對于當地的烈度高或低有著直接的關系。
4.烈度分1-12度。
5.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分類情況:弱震: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⒋5級的地震;
中強震:震級大于⒋5級,小于6級的地震;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
建筑工程應分為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后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簡稱甲類。
2、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簡稱乙類。
3、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簡稱丙類。
4、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簡稱丁類。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
2 、重點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
4、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注:對于劃為重點設防類而規模很小的工業建筑,當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設計規范對結構體系的要求時,允許按標準設防類設防。
-
1 對框架-剪力墻結構,在規定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底部所承擔的傾覆力矩大于結構底部總傾覆力矩的50%時,其框架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
2 與主樓相連的裙房,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外,相關范圍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板對應的相鄰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裙房與主樓分離時,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
3 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確定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可逐層降低一級,但不應低于四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其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
4 甲、乙類建筑按規定提高一度確定其抗震等級時,如其高度超過對應的房屋最大適用高度,則應采取比相應抗震等級更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
-
建筑抗震設防類別:
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此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建筑以外的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
-
你好,很高興能幫你回答這個問題,1.0.8 建筑結構設計時,應根據結構破壞可能產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經濟損失、產生社會影響等)的嚴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的劃分應符合表1.0.8 的要求
表1.0.8
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
安全等級 破壞后果 建筑物類型
一級 很嚴重 重要的房屋
二級 嚴重 一般的房屋
三級 不嚴重 次要的房屋
注 1 對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級應根據具體情況另行確定;
2 地基基礎設計安全等級及按抗震要求設計時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的規定。
3.0.2 建筑工程應分為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后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簡稱甲類。
2 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簡稱乙類。
3 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簡稱丙類。
4 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簡稱丁類。
3.0.3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
2 重點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
4 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注:對于劃為重點設防類而規模很小的工業建筑,當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設計規范對結構體系的要求時,允許按標準設防類設防。
-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破壞的強烈程度。同一地震發生后,不同地區受地震影響的破壞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響破壞越大的地區,烈度越高。判斷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家具及物品振動的情況、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壞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現的破壞現象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
鄭州地處平原,不在我國5大地震帶上,所以發生地震的概率非常小的。
08年5月07日河南范縣與山東鄄城交界發生ML3.1級地震
08年4月10日河南范縣與山東鄄城交界發生ML3.0級地震
08年4月06日河南省永城縣發生ML3.2級地震
08年4月05日河南柘城縣發生ML3.1級地震
2008年3月10日05時45分13.0秒在河南封丘、長垣與蘭考交界(北緯35.0,東經114.7)發生4.3級地震。
震感雖強烈,但沒有造成房屋破壞。
-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拐鹪O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于8級的為巨大地震。
-
(1)多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 ??(2)建筑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
地基基礎設計安全等級及按抗震要求設計時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的規定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級別。
共分甲、已、丙三個設計等級。
甲級:一般是重要的或者高的或者提醒復雜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