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瓷器
時間:2015-05-25
哥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1] 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余件,遠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數量。
哥窯瓷器特點
第一,瓷釉。哥窯瓷器上的釉屬于無光釉,釉質非常厚,光澤瑩潤猶如酥油一般,手感細膩。顏色豐富多彩,有灰黃、灰青、米黃、粉青、月白、油灰等多種種瓷釉彩。 第二,開裂。哥窯瓷器的一個非常獨特而且重要的特征就是瓷器的釉面開裂,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釉面開裂現象。釉面開裂本來是瓷器燒制的一個比較大的缺陷,但是后來人們掌握了釉面開裂的規律,認為那是一種美,并且在燒制瓷器的過程中有意讓其開裂。裂紋有的淺而黃被稱為“金絲”,有的深而黑,則被稱為“鐵線”,哥窯瓷器的“金絲鐵線”之說由此而來。
哥窯瓷器鑒定
哥窯瓷器里外披釉,均勻光亮,晶亮潤澤,不只扣之瓷音清亮,并且外型挺立大方,概括亦柔軟流通。歸于青瓷系的哥窯器,以釉色制勝。 宋朝哥窯瓷器的鑒定方法和技巧 宋代哥窯在后世備受大家喜愛,元明清仿制者頗多,且各有個性,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制造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悵然作詩贊云: “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判定哥窯瓷主要從外型、胎骨、釉色等方面著眼。它的胎質呈黑色,細膩、堅實。釉面淳厚潤澤,釉面開有巨細紋片。器物以瓶、爐、洗、碗、罐為主。
哥窯瓷器價格
哥窯瓷器價格高在于哥窯系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乾隆曾作詩贊道:“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足見皇帝對哥窯的器重。哥窯瓷的存世量很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宮廷舊藏哥窯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總數也不過300件左右。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萬港元以上的價格拍賣過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窯八卦紋龍耳寶月瓶”以23.2萬英鎊成交。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
哥窯瓷器鑒賞
哥窯瓷器的陶制工藝 哥窯的燒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滿釉支燒工藝,這種工藝與汝窯的滿釉支燒相同,不過由于哥瓷的胎體比汝瓷厚重,所以其支釘痕也要比汝瓷的粗壯。一種是滿釉墊燒工藝,這種工藝在哥瓷中比較常見。 哥瓷的裝飾工藝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紫口鐵足”現象,這個情況出現于青黑色胎體的哥瓷中;一種是只有鐵足,沒有“紫口”現象(臺北故宮很多哥瓷均為這種現象);一種是口沿和脊棱邊緣處用染料涂抹而出現的紫口現象。以上的三種情況的鐵足呈像,都是在器物的底足處涂鐵褐色護胎釉的結果,而并不是胎體的顏色。
哥窯瓷器修復
【建議一】浸泡清洗烘干需格外細致 故宮內的工作人員說,要修復“哥窯盤”需要一個周密的方案,高桂林這幾天也在仔細琢磨,要修復完整,最關鍵的一步是“清洗”。 高桂林介紹,宋代哥窯主要特征就是釉面上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這種特質導致哥窯瓷器的韌性很差,再加上數百年的傳承、氧化、侵蝕等原因,瓷器的胎體已經很酥了。“修復的第一步是清洗,哥窯瓷器洗起來尤其要下工夫,因為盤子本身就是開片的,縫隙中藏污納垢,只有清洗干凈,才能確保粘接效果。”按照高桂林的做法,通常是浸泡、清洗過后,再放入專用烤箱里烘干,讓水分發揮后再粘接,需格外細致。
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zxcq@corp.to8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