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個人建議1)對坡面進行整理;(2)在坡面上固定多個短U形鋼釘或膨脹螺釘,同時在每個短U形鋼釘或膨脹螺上固定一段鐵絲;(3)在坡面上用噴漿機噴抹培養土漿或人工鋪抹培養土稠漿糊,形成培養土層;(4)培養土層干固后,用多個竹簽將一塊塊草皮塊固定在培養土層上,然后,人工拍打草皮塊,使其緊貼在培養土層上;(5)在貼好的草皮塊上放置塑料網,用步驟(2)中所述的鐵絲和長U形鋼釘對塑料網加以固定。
斜坡綠化方案:
1、坡面處理 草灌種應噴播在經過驗收的穩定的邊坡上,易碎落的孤石或松動的雜石應預清除,坡面應平整,坡率要符合圖紙要求。邊坡表面不宜太光滑,噴播前在其前而挖蜂狀淺坑或挖平行槽溝,槽溝不宜過深,為3-5cm,行距不超過20cm,不得影響覆蓋率。當邊坡需要進行工程防護時,應先進行工程防護,再進行邊坡綠化。 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噴播場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對于斜坡噴播,均應從坡頂順坡面往下依次噴播;噴搶以正對上坡左右偏45° -60°范圍以全扇面或半扇面噴播;噴播液應使用噴槍頭不同,形成噴射液拋物線不同耐靈活掌握’最佳著地點為噴射液拋物線的最高點后1-3m范圍內,此時,噴播液以噴播慣性與自重同時對坡面著力,使噴播液落地時以最短時間達到動態平衡,有利于保證噴播均勻,滿足玻面噴播要求。 2、對上坡面噴播 上坡面噴播有兩種情況: (1)短坡面:即噴槍射出的噴射液能一次按最佳落點要求完成噴播的坡面。對這種坡,可在離邊坡線外1. 5-3m外沿線移動噴播機,由噴槍手掌握好播液的最佳落點,沿坡面噴播。先噴上坡,依次向下,半扇而噴播。 (2)長坡面:即噴槍射出的噴播液不能一次按最佳落點要求直接噴播的坡面。 這種坡面,應按實際坡長、輸液管服務半徑分段噴播。噴播順序由上往下扇面 噴播。如噴播面積大,即應噴播一段后,第一段注意扇面交接處的重量銜接。 (3)對下坡面噴播 對下坡噴播,噴播機應放在坡頂邊線內側2-3m處,以確保安全,同時根據噴播 情況,坡頂應有1-2人控制輸液管和協調指揮。對下坡噴播,在掌握最佳噴液落點 的前提下,從上向下噴播。 (二)養護管理措施 在噴播施工完成后,根據氣候條件和邊坡土壤情況,對草坪進行養護管理,使 草種能盡快發芽,生長,成坪。 1、根據土壤濕度,用澆水車對草坪施行施水,保證草種發芽濕度和生長用水。 2、定期對草坪施肥,至少五次,促進草坪的生長。 3、必要時噴灑除菌劑和殺蟲劑。 4、定期除去雜草并剪草1—2次。 (三)施工工序簡介 施工中按照以下工序進行施工。 1、噴播前的準備工作 1)、充分熟悉噴播場地的地質、地形、地貌。 將定量的水和土壤改良劑加入噴播機,充分攪勻。 線、測量噴播面積、制定適宜的噴播方案與備料。 2)、對噴播的主材料——草種進行室內發芽實驗。 3)、檢測噴播機性能,配齊噴播所需器械。
2、噴播施工 1)、將其它材料加入噴播機,均勻攪拌15-20分鐘,然后針對不同情況, 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 2)、噴播后,及時覆蓋無紡布。根據坡面結構、坡度、坡長等情況,分別選用不同規格的無紡布。 (四)質量要求及措施 為了保證質量,在施工前將對噴播場地按技術要求進行平整;對土質進行化驗分析,合理地施灑底肥,并在試驗室內對草種進行發芽測試,用合理的草種配比來施工,并于施工后進行跟蹤觀察;定期養護,施肥,打藥,剪草,保證在噴播后5-15天陸續發芽,20-30天發芽率達到80%,40天后覆蓋率達到90%以上,根須平均深達l0-15cm,一年后覆蓋率達到98%,根須平均深達15-30cm,植被完全恢復,邊坡穩定成型并達到護坡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綠化美化的目的。
這里有個斜坡綠化方案,可以借鑒一下。
斜坡綠化
巖石邊坡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工程中是十分常見的邊坡。這種邊坡一般陡峭,無植生條件,靠自然力量很難恢復原有生態平衡。裸露的巖石邊坡(已經噴錨支護的巖石邊坡將在以后的文章中專門討論)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食物鏈的破壞,局部小氣候的惡化(夏天的熱島效應),公路、鐵路沿線的巖石邊坡還會因為邊坡表面顏色灰暗、單調而造成視覺污染。采取工程措施,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前提下,盡快讓巖石邊坡披上綠裝,是減輕生態惡化,美化環境的需要,也是?水土保持法?所要求的。
日本在巖石邊坡綠化方面較早開展研究,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工程造價一般很高,不適合我國國情。本文在研究已有邊坡綠化方法的同時,提出自己觀點,并將這些思想應用于工程實踐。
1 挖方巖石邊坡分類及常規綠化方法
1.1 挖方巖石邊坡分類
工程中的巖石邊坡一般為傾角大的陡峻邊坡,無植生條件或植生條件差,按邊坡的形成原因,可分為填方邊坡和挖方邊坡。填方巖石邊坡的綠化在以后的文章中在討論,本文只討論挖方邊坡。按與邊坡防護綠化有關的性質對巖石邊坡進行分類如下:
⑴按結構面與邊坡的傾向的關系,可分為穩定、欠穩定、危險三種類型。
⑵按坡面地下水活動情況,可將邊坡分為干燥、潮濕、滴水、涌泉四類。
⑶按邊坡所處山坡位置可將其分為坡腳邊坡、坡中邊坡和坡頂邊坡。
⑷按破面裂隙發育情況,可將邊坡分為完整邊坡,較完整邊坡,破裂邊坡,破碎邊坡。
⑸按坡面巖石的耐水性,可將邊坡分為水穩性邊坡、水軟性邊坡、水溶性邊坡。
⑹按邊坡的高度分為高邊坡、低邊坡,劃分標準為10m。
⑺按邊坡的朝向分為向陽邊坡(朝南),陰陽邊坡(朝東或朝西),背陰邊坡(朝北)。
⑻按邊坡坡度可劃分為:小于30°為緩坡,30°-45°為斜坡,大于45°為陡坡。
上述劃分是針對局部坡面而言的,工程實踐中,一片邊坡往往同時具有幾種邊坡類型。
1.2 常規綠化方法
挖方巖石邊坡綠化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在陡峭的坡面上固定植生條件,即客土,為植物提供水、肥,且能經受風吹雨打。
挖方巖石邊坡綠化常規方法的分類:
⑴按固定植生條件的方法不同,可分為客土植生帶綠化法、纖維綠化法、框格客土綠化法。
⑵按所用植物不同,可分為草本植物綠化、藤本植物綠化、草灌混合綠化、草卉混合綠化。
客土植生帶綠化法是指人工制作一定寬度和厚度的帶狀物,其剖面結構一般為防護網+防水纖維層+(種子、肥料、土壤、改良劑、保水劑)+無紡布(從上而下)。施工時先清理邊坡,再按一定間距鋪設植生帶,用鐵絲等將其固定在邊坡上,最后噴射一定厚度含肥料的泥土。覆蓋無紡布或薄膜,植物種子長出覆蓋坡面后除去。(對于軟邊坡可可掛網)。該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但不具備護坡功能,坡面經受不起大雨或長時間降雨的沖刷,也不耐干旱,綠化效果差。
纖維綠化法是指用植物秸桿等粉碎后制成的纖維與肥料、種子等用有機膠膠結,噴射到邊坡坡面的一種綠化方法。該法早期有一定的護坡功能,能經受暴雨襲擊,缺點是不耐干旱,成本較高。
框格客土綠化法是指先在邊坡上用預制框格或用石料、混凝土砌筑框格,再在框格內置土種植綠化植物。由于巖石邊坡迎水面積小,漿砌框格是一般不設排水溝。為防止雨水沖刷土壤,可在其上覆蓋稻草簾。該法成本低,工藝簡單,綠化效果好,但對邊坡的防護作用小,只適用于坡度小于30°的邊坡。
2 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及配方
2.1 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簡介
植被混凝土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種子配方,對巖石邊坡進行防護和綠化的新技術。它是集巖石工程力學、生物學、土壤學、肥料學、硅酸鹽化學、園藝學和環境生態等學科于一體的綜合環保技術。植被混凝土是根據邊坡地理位置、邊坡角度、巖石性質、綠化要求等來確定水泥、土、腐植質、保水劑、混凝土綠化添加劑(三峽大學專利技術)及混合植綠種子的組成比例。混合植綠種子是采用冷季型草種和暖季型草種根據生物生長特性混合優選而成的。植被混凝土邊坡防護綠化技術具體做法是:先在巖體上鋪上鐵絲或塑料網,并用錨釘和錨桿固定。將植被混凝土原料經攪拌后由常規噴錨設備噴射到巖石坡面,形成近10cm厚度的植被混凝土。噴射完畢后,覆蓋一層無紡布防曬保墑,水泥使植被混凝土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防護層。經過一段時間灑水養護,青草就會覆蓋坡面,揭去無紡布,茂密的青草自然生長。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巖坡防護與綠化問題。故此,我們又稱工程綠化技術所用材料選擇及其功能如下:
防護網可用塑料、鐵絲、鋼筋,網度和選材應根據邊坡的防護要求和特征而定。防護網的功能為與錨桿一起護坡,同時構成植被混凝土的“骨架”,增強其整體性,防止其從坡面脫落。
膠結材料,一般用425#水泥,它使植被混凝土拌和物具有粘聚性,使植被混凝土具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