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1).混凝土墻200mm以上厚度的現澆實心鋼筋混凝土墻的隔聲量與240mm粘土磚墻的隔聲量接近,150~180mm厚混凝墻的隔聲量約為47~48dB,但面密度200kg/m2的鋼筋混凝土多孔板,隔聲量在45dB以下.(2).砌塊墻砌塊品種較多,按功能劃分有承重和非承重砌塊。常用砌塊主要有陶粒、粉煤灰、爐渣、砂石等混凝土空心和心砌塊;石膏、硅酸鈣等砌塊。砌塊墻的隔聲量隨著墻體的重量厚度的不同而不同。面密度與粘土磚墻相近的承重砌塊墻,其隔聲性能與粘土墻也大體相接近.水泥砂漿抹灰輕質砌塊填充隔墻的隔聲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墻體表面抹灰層的厚度.兩面抹15mm~20mm厚水泥砂漿后的隔聲量約為43~48dB,面密度小于80kg/m2的輕質砌塊墻的隔聲量通40dB以下。
1)嚴格控制陶粒混凝土砌塊含水率 陶粒混凝土砌塊砌筑前,應根據現場氣候條件,提前2d適量澆水,以保證砌塊間砂漿的強度及砌體的整體性,控制砌塊的含水率≤15%。
2)陶粒混凝土砌塊填充墻施工前要由專業工程師負責砌體的排塊設計。門洞口處必須設置現鋼筋混凝土門形小框架;窗洞口兩側應設置固定窗用混凝土砌塊;窗臺一般設 C2060mm厚的現鋼筋混凝土窗臺板,深入洞口每邊≥300mm;陶粒砌塊上下要錯縫,搭接長度不宜小于砌塊長度的1/3,且不應小于150mm;門窗洞口兩側應選用規則整齊的陶粒砌塊;墻體底部預留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頂部預留60°斜砌砌體;砌體水平灰縫厚8~12mm,最大不得大于15mm;豎向灰縫≤20mm。
3)陶粒混凝土砌塊填充墻砌筑前,墻體底部應筑與填充墻寬度相同且高度不小于200mm的 C15素混凝土。
4)砌筑時,在砌筑位置放出墻外邊線,以砌塊每皮砌筑高度畫雙線制作皮數桿,以控制墻體位置和水平 灰縫厚度。一般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大于140m。每天停止砌筑時,用一皮浮磚壓頂,待第2天繼續砌筑時再將其取走,因陶粒砌塊自重輕,容易造成與砂漿的膠結不充分而產生裂縫。
5)陶粒砌塊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砌塊長度的1/3,且應≥150mm。如不能滿足要求,在水平灰縫中應設置26加強鋼筋,加強筋長度應≥500mm。框架柱與填充墻體的拉接筋、洞口過梁、轉角、丁字交接、施工洞處施工均與其它砌塊相似。
6)局部陶粒填充墻長度若超過5m應設置構造柱,構造柱間距宜≤4m。
7)陶粒混凝土砌塊填充墻應按規范要求與結構框架設置可靠的拉接鋼筋。拉接鋼筋深入陶粒混凝土砌 塊填充墻內≥700mm,且≥1/5墻長。拉接鋼筋應位置準確,平直深入墻內,不得打折。填充墻與結構鋼筋混凝土柱、梁接觸處的灰縫砌筑時必須飽滿,填實并補漿勾縫,壓實后成凹縫。
8)陶粒混凝土砌塊填充墻砌體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灰縫砂漿飽滿度≥80%,豎縫應填滿砂漿, 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一般陶粒砌塊尺寸較大,豎向灰縫較難保證,施工中可以用內外臨時夾板夾住后灌縫。灰縫飽滿度采用百格網檢查塊材底面砂漿的粘結痕跡面積后,以百分率計算確定。
9)陶粒混凝土砌塊填充墻砌完后,砌體還將有一定變形,砂漿會有一定的干縮,而且陶粒填充墻砌到墻 頂時與梁板底部不易緊密結合,將來極易開裂形成通縫,故要求斜砌實心砌塊頂緊。斜砌實心砌塊傾斜度 為60°左右,砂漿應飽滿,施工時間在抹灰之前進行,不宜過早。
10)陶粒砌塊砌筑時還應注意不同干密度和強度等級的陶粒混凝土砌塊不能混砌。同時陶粒混凝土砌 塊也不得與其它磚、砌塊混合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