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施工準備
在施工前應詳細了解工程的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初步了解工程范圍內地層的裂隙、破碎帶、溶洞、斷層等不良地質現象的分布情況,并進行灌漿試驗,通過試驗擇優選擇灌漿施工工藝及施工參數。
根據工期、施工場地、地質情況,擬先上五臺灌漿設備。其中右岸0+016-0+057壩段安排2臺設備,0+79.5-0+138.5壩段安排2臺設備,若因地質條件復雜,工程進展緩慢,再隨時增加施工設備、確保按時完工。
二、 施工工藝方法
帷幕灌漿孔按3序逐序加密進行,孔距3.0m,設一排。
(一) 鉆孔
鉆孔采用150型地質鉆機鉆進,開口孔位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鉆具采用Φ75 mm金鋼石或硬質合金鉆頭。鉆孔孔壁應平直完整。
鉆機安裝必須平正穩固;鉆孔應埋設孔口管;鉆機立軸和孔口管方向必須與設計方向一致。并在鉆孔過程中隨時觀測,及時糾偏。終孔后應進行測斜,若鉆孔偏差超過設計值時,應按監理人指示采取其它補救措施,或報廢原孔,重新鉆孔。
鉆孔時應對巖層、巖性及孔內各種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如鉆孔過程中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塊難以鉆進時,可先進行灌漿處理,而后繼續鉆進。如發現集中漏水,應查明漏水部位、漏水量和漏水原因,經處理后,再行鉆進。
(二) 鉆孔沖洗、裂隙沖洗和壓力試驗。
鉆孔結束后,下入鉆具(或導管)直到孔底,通入大流量水流。從孔底向孔外進行沖洗,直至回水清凈延續5-10min止,要求孔內沉積厚度不得超過20 cm。
帷幕灌漿孔在灌漿前應用壓力水進行沖洗,至回水清凈時止,沖洗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當該值大于1MPa時,采用1MPa。巖溶、斷層、大裂隙等地質條件復雜地區,裂隙沖洗方案經現場灌漿試驗后確定。
當鄰近有正在灌漿的孔或臨近灌漿孔結束不足24h,不得進行裂隙沖洗。灌漿孔裂隙沖洗后,應立即進行灌漿作業,因故中斷時間間隔超過24h,應在灌漿前重新進行裂隙沖洗。
壓力試驗應在裂隙沖洗結束后進行,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該值若大于1MPa,采用1MPa。
希望能夠幫到你
帷幕灌漿主要施工方法 1.鉆孔與測斜:采用小口徑地質回轉鉆機,金鋼石鉆頭鉆孔,開孔前用“兩點法”地錨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質羅盤校正鉆機立軸。第1段灌漿結束后進行孔口管埋設,埋入基巖深度2 m,孔口管采用 73 mm的無縫鋼管。鉆孔測斜選用KXP-Ⅰ型測斜儀,一般每10 m測1次。 2.鉆孔沖洗與簡易壓水:采用高壓水脈動沖洗,沖洗時間不少于30 min,回清水10 min。灌漿前均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壓水壓力1.0 MPa。 3.制漿與檢測:采用集中制漿,分部位供漿,漿液經3臺濕磨機串聯磨制后送入攪拌桶,外加劑為UNF-5型高效減水劑,摻量7%。漿液濃度采用標準漏斗粘度計檢測,要求漏斗粘度小于30 s;細度主要采用沉降法,用激光粒度儀校核,要求每10 t水泥檢測1次。 4.自動記錄:灌漿記錄全部采用自動記錄儀,自動記錄儀為長江科學院GJY-Ⅲ型和湖南力合LHGY-2000型。 5.灌漿壓力控制: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抬動破壞,建立了注入率與最大灌漿壓力的關系。 帷幕灌漿主要技術指標 壩基滲控設計采用常規防滲排水與封閉抽排相結合的方案。 1.孔深與段長:孔深按H≥1/3h+c與深入相對不透水巖體頂板以下5 m控制,同時要求終孔段應滿足透水率≤1 Lu、單耗q≤20 kg/m,否則自動加深;灌漿段長第一段2 m,第二段1 m,第三段2 m,以下各段5 m。 2. 灌漿壓力:設計灌漿壓力按不小于1.5倍壩前水頭考慮,灌漿壓力值見下表1: 3. 灌漿材料與漿液配比:灌漿材料采用濕磨細水泥,細度要求D97
1.鉆孔與測斜:采用小口徑地質回轉鉆機,金鋼石鉆頭鉆孔,開孔前用“兩點法”地錨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質羅盤校正鉆機立軸。第1段灌漿結束后進行孔口管埋設,埋入基巖深度2 m,孔口管采用?73 mm的無縫鋼管。鉆孔測斜選用KXP-Ⅰ型測斜儀,一般每10 m測1次。 2.鉆孔沖洗與簡易壓水:采用高壓水脈動沖洗,沖洗時間不少于30 min,回清水10 min。灌漿前均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壓水壓力1.0 MPa。 3.制漿與檢測:采用集中制漿,分部位供漿,漿液經濕磨機串聯磨制后送入攪拌桶,外加劑為UNF-5型高效減水劑,摻量7%。漿液濃度采用標準漏斗粘度計檢測,要求漏斗粘度小于3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