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下要求:
(一) 施工準備
1. 材料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預應力管樁的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應有出廠合格證明,還應根據地質資料,初步確定樁段的級配計劃數量。
(2) 鋼筋砼預制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壓樁。
(3) 鋼筋砼方樁接樁時,宜用漿錨法,所使用的硫磺膠泥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黏結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明,當采用預應力鋼筋砼管樁時,使用的焊條標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明,一般宜使用結422焊條。
2. 作業條件
(1) 應有工程地質資料、樁基施工平面圖、樁基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
(2) 樁基軸線和標高均已測定完畢,并經過檢查辦理了復核簽證手續。
(3) 已排除架孔障礙物,在建筑物舊址或雜填土區施工時,應預先進行釬探,并將在樁位置探明的舊基礎、石塊、廢鐵等障礙物清除或采取其它矗立措施。
(4) 場地已碾壓平整,起承載力一般不宜低于100kpa,以保證樁機的移動和穩定垂直。雨季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5) 根據軸線放出樁位線,用短木或短鋼筋打好定位樁,并用擺灰做出標記,便于施工。
(6) 正式施工前必須先壓試驗樁,起數量不少于2根,以確定起貫入度及樁長并校驗壓樁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二) 操作工藝
1. 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壓樁機的配制應平衡配置于平臺上。壓樁機就位時應對準樁位,啟動平臺支腿油缸,校正平臺處于水平狀態。
2. 啟動門架支撐油缸,使門架作微傾150,以便吊插預制樁。
3.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裝用的鋼絲繩及索具,然后應用索具捆綁住樁上部約50cm 處,啟動機器起吊預制樁,使樁尖垂直對準樁位中心,緩慢放下插入土中,回復門架在樁頂扣好樁帽,可卸去索具。樁帽與樁周邊應有5-10cm的間隙,樁帽與樁頂之間應有相適應的襯墊,一般采用硬木板,其厚度為10cm 左右。
4. 穩樁和壓樁。當樁尖插入樁位,扣好樁帽后,微微啟動壓樁油缸,當樁入土至50cm時,再次校正樁的垂直度和平臺的水平度,保證樁的縱橫雙向垂直偏差不得超過0.5%。然后啟動壓樁油缸,把樁徐徐壓下,控制施壓速度,一般不宜超過2m/min。
5. 壓樁的順序應根據場地的地形、地質、樁基的設計布局密集程度以及壓樁機移動方便等因素來決定。
(1) 建筑面積較大,樁數較多時,可將基樁分為數段,壓樁在各段范圍內分別進行。
(2) 對多樁臺,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心進行,應由中央向兩邊或從中心向外施壓。
(3) 在亞黏土及黏土地基施工,應避免沿單一方向進行,以免地基向一邊擠壓,造成壓入深度不一,地基擠密程度不均。
6. 接樁。在樁長度不夠的情況下,可采用漿錨法和焊接法接樁。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采用漿錨法接樁時:
1) 起吊上節樁,矯直外露錨固鋼筋,對準下節樁放下,使上節樁的外露錨筋全部插入下節樁的預留孔中,目測上下兩節樁確保其垂直度和接觸面吻合。
2) 稍微提升上節樁,使上下節樁徑保持20-25cm的間隙,在下節樁四側箍上特制的夾箍,及時將溶融的硫磺膠泥注入預留孔內,直到溢出孔外至樁頂整個平面,硫磺膠泥澆注時間不得超過2min,送下上節樁使兩端面貼合,等硫磺膠泥自然冷卻5-10min后,拆除夾箍繼續壓樁。
(2) 鋼筋砼預應力管樁宜采用焊接法接樁。焊接法接樁時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樁節間的縫隙應用鐵墊片墊密焊牢,焊接時應采取措施對稱施焊,以減少焊縫變形引起節點彎曲。焊縫應連續、飽滿。接樁方法和要求按設計采用。接樁處的焊縫應自然冷卻10-15min,對外露鐵件刷防腐漆后,才壓入土中。
(3) 接樁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進行。上下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0mm,節點彎曲矢量不得大于1‰樁長。
7. 送樁。設計要求送樁時,送樁(工具)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樁,送樁深度一般不宜超過2m。
8. 壓樁應連續,同一根樁的中間間歇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9. 穩壓。當壓樁力已達到兩倍設計荷載或樁端已到達持力層時,應隨即進行穩壓。當樁長小于15 m或黏性土為持力層時,宜取略大于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后穩壓力,并穩壓不少于5次,每次1min;當樁長大于15m或密實砂土為持力層時,宜取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后穩壓力,并穩壓不少于3次,每次1min,測定其最后各次穩壓時的貫入度,以上如設計有具體要求時,則按設計要求執行。
10. 壓樁施工時,應由專人或開啟自動記錄設備作好施工記錄,開始壓樁時應記錄樁每沉下1m油壓表壓力值,當下沉至設計標高或兩倍于設計荷載時,應記錄最后3次的穩壓時的貫入度。
(三) 質量標準
1. 保證項目
(1) 鋼筋砼預制樁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
(2) 樁的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最后幾次的貫入度不能依次遞增。
(3) 樁的接頭節點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 允許偏差
(略)
(四) 施工注意事項
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 樁身斷裂
1) 現象: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引起機臺抖動,這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2) 原因:
a.樁制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
b.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c.穩樁不垂直,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樁身產生彎曲。
d.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e.制作樁的砼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未被發現。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釬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采用移架方法來校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發現樁開裂超過有關驗收規定時不得使用。
(2) 樁頂掉角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掉角。
2) 原因:
a.預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或養護時間短,樣護措施不足。
b.樁頂面不平,樁頂平面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
c.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樁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掉角。
d.沉樁時,樁頂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
3) 預防措施:
a.樁制作時,要振倒密實,樁頂的加密箍筋要保證位置準確;樁成型后要嚴格加強養護。
b.沉樁前應對樁構件進行檢查,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樁頂面是否垂直于軸線,樁尖有否偏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樁不宜使用,或經過修補等處理后才能使用。
c.檢查樁帽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施工。
d.沉樁時穩樁要垂直,樁頂要有襯墊,如襯墊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時要更換。
(3) 沉樁達不到要求
1) 現象:樁設計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樁長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最終貫入度控制為主,結合以最終樁長控制參數,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最終控制要求。
2) 原因分析
a.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對工程地質情況不明,尤其是對持力層起伏標高不明,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和選擇樁長有誤。
b.勘探工作是以點帶面,對局部硬夾層、軟夾層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下,還有地下障礙物,如大塊石頭、砼塊等。壓樁施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控制標準。
c.以新近代砂層為持力層時或穿越較厚的砂夾層,由于其結構的不穩定,同一層土的強度差異很大,樁沉入到該層時,進入持力層較深才能達到貫入度和容易穿越砂夾層,但群樁施工時,砂層越擠越密,最后會有沉不下的現象。
3) 預防措施
a.詳細查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
b.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合理地選擇施工方法及壓樁順序。
(4) 樁頂位移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和樁身上浮。
2) 原因
a.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b.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c.樁數較多,土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d.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由于沉樁引起的孔隙水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 每個樁位用釬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采用井點降水、砂井和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需要沉樁完畢后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相隔時間應視具體地質情況、基坑開挖深度、面積、樁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壓力消散情況來確實,一般宜兩周左右。
(5) 接樁處開裂
1) 現象:接樁處經施工后,出現松脫開裂。
2) 原因
a.連接處表面沒有清理干凈,劉有雜質、雨水、油跡等。
b.采用焊接時,連接件不平,有較大的間隙,造成焊接不牢。
c.焊接質量不好,焊接不連續、不飽滿,焊縫中有夾渣等。
d.采用硫磺膠泥接樁時,硫磺膠泥配比不合適,沒有嚴格按操作規程熬制,溫度控制不當等,造成硫磺膠泥達不到設計強度。
e.兩節樁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接樁處產生曲折,壓入樁時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
3) 預防措施
a.接樁前,對連接部位上的雜質、油污、水分等必須清理干凈,保證連接部件清潔。
b.檢查連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問題,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
c.接樁施,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焊縫應飽滿連續,當采用硫磺膠泥接樁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特別是配合比應經過試驗,熬制及施工時溫度應控制好,保證硫磺膠泥達到設計強度。
2.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 壓樁施工前應對臨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
(2) 機械司機在施工操作時,必須聽從指揮信號,不得隨意離開崗位,經常應注意機械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檢查處理。
(3) 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運輸和壓樁。
(4)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沒有提出吊點要求時,當樁長在16 m以內,可用一個吊點起吊,吊點位置在樁端至入0.29樁長處,但一般宜用兩個吊點,吊點在樁距離兩端頭0.21樁長處。
(5) 樁的堆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沉降。
2) 墊木與吊點位置應相同,并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3) 同型號(規格)的樁應堆放在一起,樁尖應向一端,便于施壓。
4) 多層的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四層。預應力管樁堆放時,層與層之間可設置墊木,也可以不設置墊木,層間不設墊木時,最下層的貼地墊木不得省去。墊木邊緣處的管樁應用木楔塞緊,防止滾動。
(6)硫磺膠泥的原材料及制品在運輸、貯存和使用時應注意防火。熬制膠泥時,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品,熬制場地應通風良好,人應在上風操作,嚴禁水濺入鍋內。膠泥澆注后,上節樁應緩慢放下,防止膠泥飛濺傷人。
3. 產品保護
(1)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的控制樁,不得碰撞和振動,以免引起位移。
(2) 送樁留下的樁孔,應及時回填密實。
(3) 壓樁完畢的基坑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土體擠壓引起樁的位移和傾斜。
(4) 截斷過長的樁頭,嚴禁用橫錘敲打,以免造成斷樁和產生橫向裂紋。
(一) 施工準備
1. 材料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預應力管樁的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應有出廠合格證明,還應根據地質資料,初步確定樁段的級配計劃數量。
(2) 鋼筋砼預制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壓樁。
(3) 鋼筋砼方樁接樁時,宜用漿錨法,所使用的硫磺膠泥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黏結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明,當采用預應力鋼筋砼管樁時,使用的焊條標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明,一般宜使用結422焊條。
2. 作業條件
(1) 應有工程地質資料、樁基施工平面圖、樁基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
(2) 樁基軸線和標高均已測定完畢,并經過檢查辦理了復核簽證手續。
(3) 已排除架孔障礙物,在建筑物舊址或雜填土區施工時,應預先進行釬探,并將在樁位置探明的舊基礎、石塊、廢鐵等障礙物清除或采取其它矗立措施。
(4) 場地已碾壓平整,起承載力一般不宜低于100kpa,以保證樁機的移動和穩定垂直。雨季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5) 根據軸線放出樁位線,用短木或短鋼筋打好定位樁,并用擺灰做出標記,便于施工。
(6) 正式施工前必須先壓試驗樁,起數量不少于2根,以確定起貫入度及樁長并校驗壓樁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二) 操作工藝
1. 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壓樁機的配制應平衡配置于平臺上。壓樁機就位時應對準樁位,啟動平臺支腿油缸,校正平臺處于水平狀態。
2. 啟動門架支撐油缸,使門架作微傾150,以便吊插預制樁。
3.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裝用的鋼絲繩及索具,然后應用索具捆綁住樁上部約50cm 處,啟動機器起吊預制樁,使樁尖垂直對準樁位中心,緩慢放下插入土中,回復門架在樁頂扣好樁帽,可卸去索具。樁帽與樁周邊應有5-10cm的間隙,樁帽與樁頂之間應有相適應的襯墊,一般采用硬木板,其厚度為10cm 左右。
4. 穩樁和壓樁。當樁尖插入樁位,扣好樁帽后,微微啟動壓樁油缸,當樁入土至50cm時,再次校正樁的垂直度和平臺的水平度,保證樁的縱橫雙向垂直偏差不得超過0.5%。然后啟動壓樁油缸,把樁徐徐壓下,控制施壓速度,一般不宜超過2m/min。
5. 壓樁的順序應根據場地的地形、地質、樁基的設計布局密集程度以及壓樁機移動方便等因素來決定。
(1) 建筑面積較大,樁數較多時,可將基樁分為數段,壓樁在各段范圍內分別進行。
(2) 對多樁臺,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心進行,應由中央向兩邊或從中心向外施壓。
(3) 在亞黏土及黏土地基施工,應避免沿單一方向進行,以免地基向一邊擠壓,造成壓入深度不一,地基擠密程度不均。
6. 接樁。在樁長度不夠的情況下,可采用漿錨法和焊接法接樁。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采用漿錨法接樁時:
1) 起吊上節樁,矯直外露錨固鋼筋,對準下節樁放下,使上節樁的外露錨筋全部插入下節樁的預留孔中,目測上下兩節樁確保其垂直度和接觸面吻合。
2) 稍微提升上節樁,使上下節樁徑保持20-25cm的間隙,在下節樁四側箍上特制的夾箍,及時將溶融的硫磺膠泥注入預留孔內,直到溢出孔外至樁頂整個平面,硫磺膠泥澆注時間不得超過2min,送下上節樁使兩端面貼合,等硫磺膠泥自然冷卻5-10min后,拆除夾箍繼續壓樁。
(2) 鋼筋砼預應力管樁宜采用焊接法接樁。焊接法接樁時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樁節間的縫隙應用鐵墊片墊密焊牢,焊接時應采取措施對稱施焊,以減少焊縫變形引起節點彎曲。焊縫應連續、飽滿。接樁方法和要求按設計采用。接樁處的焊縫應自然冷卻10-15min,對外露鐵件刷防腐漆后,才壓入土中。
(3) 接樁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進行。上下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0mm,節點彎曲矢量不得大于1‰樁長。
7. 送樁。設計要求送樁時,送樁(工具)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樁,送樁深度一般不宜超過2m。
8. 壓樁應連續,同一根樁的中間間歇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9. 穩壓。當壓樁力已達到兩倍設計荷載或樁端已到達持力層時,應隨即進行穩壓。當樁長小于15 m或黏性土為持力層時,宜取略大于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后穩壓力,并穩壓不少于5次,每次1min;當樁長大于15m或密實砂土為持力層時,宜取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后穩壓力,并穩壓不少于3次,每次1min,測定其最后各次穩壓時的貫入度,以上如設計有具體要求時,則按設計要求執行。
10. 壓樁施工時,應由專人或開啟自動記錄設備作好施工記錄,開始壓樁時應記錄樁每沉下1m油壓表壓力值,當下沉至設計標高或兩倍于設計荷載時,應記錄最后3次的穩壓時的貫入度。
(三) 質量標準
1. 保證項目
(1) 鋼筋砼預制樁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
(2) 樁的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最后幾次的貫入度不能依次遞增。
(3) 樁的接頭節點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 允許偏差
(略)
(四) 施工注意事項
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 樁身斷裂
1) 現象: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引起機臺抖動,這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2) 原因:
a.樁制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
b.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c.穩樁不垂直,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樁身產生彎曲。
d.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e.制作樁的砼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未被發現。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釬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采用移架方法來校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發現樁開裂超過有關驗收規定時不得使用。
(2) 樁頂掉角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掉角。
2) 原因:
a.預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或養護時間短,樣護措施不足。
b.樁頂面不平,樁頂平面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
c.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樁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掉角。
d.沉樁時,樁頂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
3) 預防措施:
a.樁制作時,要振倒密實,樁頂的加密箍筋要保證位置準確;樁成型后要嚴格加強養護。
b.沉樁前應對樁構件進行檢查,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樁頂面是否垂直于軸線,樁尖有否偏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樁不宜使用,或經過修補等處理后才能使用。
c.檢查樁帽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施工。
d.沉樁時穩樁要垂直,樁頂要有襯墊,如襯墊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時要更換。
(3) 沉樁達不到要求
1) 現象:樁設計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樁長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最終貫入度控制為主,結合以最終樁長控制參數,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最終控制要求。
2) 原因分析
a.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對工程地質情況不明,尤其是對持力層起伏標高不明,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和選擇樁長有誤。
b.勘探工作是以點帶面,對局部硬夾層、軟夾層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下,還有地下障礙物,如大塊石頭、砼塊等。壓樁施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控制標準。
c.以新近代砂層為持力層時或穿越較厚的砂夾層,由于其結構的不穩定,同一層土的強度差異很大,樁沉入到該層時,進入持力層較深才能達到貫入度和容易穿越砂夾層,但群樁施工時,砂層越擠越密,最后會有沉不下的現象。
3) 預防措施
a.詳細查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
b.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合理地選擇施工方法及壓樁順序。
(4) 樁頂位移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和樁身上浮。
2) 原因
a.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b.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c.樁數較多,土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d.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由于沉樁引起的孔隙水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 每個樁位用釬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采用井點降水、砂井和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需要沉樁完畢后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相隔時間應視具體地質情況、基坑開挖深度、面積、樁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壓力消散情況來確實,一般宜兩周左右。
(5) 接樁處開裂
1) 現象:接樁處經施工后,出現松脫開裂。
2) 原因
a.連接處表面沒有清理干凈,劉有雜質、雨水、油跡等。
b.采用焊接時,連接件不平,有較大的間隙,造成焊接不牢。
c.焊接質量不好,焊接不連續、不飽滿,焊縫中有夾渣等。
d.采用硫磺膠泥接樁時,硫磺膠泥配比不合適,沒有嚴格按操作規程熬制,溫度控制不當等,造成硫磺膠泥達不到設計強度。
e.兩節樁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接樁處產生曲折,壓入樁時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
3) 預防措施
a.接樁前,對連接部位上的雜質、油污、水分等必須清理干凈,保證連接部件清潔。
b.檢查連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問題,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
c.接樁施,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焊縫應飽滿連續,當采用硫磺膠泥接樁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特別是配合比應經過試驗,熬制及施工時溫度應控制好,保證硫磺膠泥達到設計強度。
2.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 壓樁施工前應對臨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
(2) 機械司機在施工操作時,必須聽從指揮信號,不得隨意離開崗位,經常應注意機械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檢查處理。
(3) 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運輸和壓樁。
(4)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沒有提出吊點要求時,當樁長在16 m以內,可用一個吊點起吊,吊點位置在樁端至入0.29樁長處,但一般宜用兩個吊點,吊點在樁距離兩端頭0.21樁長處。
(5) 樁的堆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沉降。
2) 墊木與吊點位置應相同,并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3) 同型號(規格)的樁應堆放在一起,樁尖應向一端,便于施壓。
4) 多層的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四層。預應力管樁堆放時,層與層之間可設置墊木,也可以不設置墊木,層間不設墊木時,最下層的貼地墊木不得省去。墊木邊緣處的管樁應用木楔塞緊,防止滾動。
(6)硫磺膠泥的原材料及制品在運輸、貯存和使用時應注意防火。熬制膠泥時,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品,熬制場地應通風良好,人應在上風操作,嚴禁水濺入鍋內。膠泥澆注后,上節樁應緩慢放下,防止膠泥飛濺傷人。
3. 產品保護
(1)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的控制樁,不得碰撞和振動,以免引起位移。
(2) 送樁留下的樁孔,應及時回填密實。
(3) 壓樁完畢的基坑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土體擠壓引起樁的位移和傾斜。
(4) 截斷過長的樁頭,嚴禁用橫錘敲打,以免造成斷樁和產生橫向裂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以上價格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具體價格以購買時為準!
預應力管樁施工要求常用規范有《預應力混凝土管樁》(10G40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GB13476-2009、《建筑樁基礎技術規范》JGJ94-2008和相關地方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