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以地價判斷地段
判斷地段的正確方式應該是結合需求進行,比如你是自住買房,交通通達時間與生活配套是主要判斷標準,能夠滿足職場要求以及日常生活所及就可了。
二、不要以城市功能區判斷配套成熟與否
現在城市發達,功能區不斷更新,商務區是否一定適合置業,這是一個重大的誤區。 商務區包括金融商務區也好,都只是經濟增長點的設置而已,與買房關系不大,相反開發商卻把這些當做利好因素計入了房價,所以買房遠離一些噱頭式功能區更好一點。
三、不要貪便宜,便宜確實無好貨
買房合法看起來非常簡單,看看五證,但事實非也,有些五十年產權用地建設的小型多功能公寓,看起來賬是非常好算的,但你要懂得如何深入開發商內部來體會訂價機制。往往這類公寓單價是高于住宅單價的,因為受眾面擴大了。 再就是那些早期出讓地塊上現在開發的項目,更應注意其營銷說法與折扣方式,這類項目如果歸屬于一個較大較有實力的開發商,其背景具備囤地可能,則可以大膽買入,但有些小開發商的項目,是因為多次輾轉才獲得現在上市銷售機會,便宜的背后是諸多的資金轉入轉出,不買也罷。
四、謹慎認識贈送的所謂附加值
為了消除消費者對公攤過大的顧慮,開發商可能免公攤銷售,為了消除人們對電梯維護費的顧慮,開發商可能為了促銷免除幾年的電梯維護費用,為了消除人們對物業過高收費的顧慮,也可能贈送幾年的物業管理費,這些都是短期行為的刺激銷售政策,沒有什么重大意義。 再比如買屋送修,買房送家具,送電器等,事實上銷售前計價稍微提升一點,就足以將這些支出打進房價,因此買房不要追求面子工程,即追求額外優惠,或者將這些贈送附加部分進行剝離,單純就房價與相關房型進行性價比的對比,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從區域經濟角度、住宅經濟方面綜合考察。這就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樓市流行的“T+1”概念:即:“距離市政設施和商業網點1公里為所在區域最佳住宅地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你選購的房子永遠不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