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材。
微型盆景的選材很重要,要具備枝細、葉小、易活、奇特、艷麗、便于造型等特點。這類樹種有六月雪、火棘、小葉羅漢松、枸杞、小石榴、金豆、五針松等。
2.造型。
微型盆景相對于大型的樹石、山水盆景而言,要具有高度概括、簡練流暢、飄逸、瀟灑等特點。在樹干的原有特征上,適當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藝術(shù)加工。
其造型常采用鉛絲纏繞法,具體方法是: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把枝干彎成所需要的形態(tài),用鉛絲纏繞枝干。注意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注意疏密適度以及纏繞方向。
一般經(jīng)過1~2年后樹姿基本定型,這時方可拆掉鉛絲。與此同時,要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進行整形修剪。
3.定植。
樹木定植位置以在盆中1/3處為宜,注意在整形時再將樹林從泥盤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陶瓷盆中定植。當然,樹木的造型不同,定植的容器也不盡相同。例如,懸崖式宜用長形筒盆,直立式或斜干式宜用橢圓或淺長方形盆,曲干式宜用方形盆。
此外,幾架的大小與形狀也應與盆景形態(tài)、色彩相協(xié)調(diào),這樣才能具有秀逸、優(yōu)雅的藝術(shù)效果,可達到以少勝多、以小勝大的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常用的有博古架、組合架、什景架等。
4.適當增加配件。
為了增加盆景的藝術(shù)美,最后需要在盆景中增設一些配件,起到點綴的作用。如石筍碎片、豆石、拳石等。但要注意配件不宜過多,應把主要工夫用在樹樁培植與造型上,否則會使微型盆景變成純粹的工藝品,喪失自然之感。
在盆景的制作包括培育過程中,經(jīng)常交互換用各種手藝,如劈、鑿、雕、刻、撕、磨、碰、蝕、染、灼等,每種手藝所用的工具和做法各有不同。
①劈:用利器,大儀闊斧地劈斬樹干等處需要加工部位或?qū)⒅鞲蓪ε书_,造成傷變是塑造古枯樹樁的一種加工手段,但會留下儀斧痕跡及傷面刻板的弊病。
②鑿:用木工鋼鑿刻鑿干、枝至合適深度(寬度、長度)及起伏凹凸等變化。處理不當人為刻痕明顯。
③雕:用雕刻儀雕鏤木質(zhì)部,使不盡如人意處更自然合理。
④刻:刻與雕內(nèi)容相似,技法各一,用刻儀精雕細刻進一步塑造樹木枝干,符合自然法式,有古枯之意,特別皮層傷口四周刻平利于愈合。
⑤撕:用手虎鉗撕塑造部的樹皮或木質(zhì)部纖維,使枝干蒼勁自然。
⑥磨:用手工、機械等打磨加工面的人工火氣之處,使其傷面自然流暢、狀若天成。
⑦碰:在表皮處用錘等鈍器磕碰,作物理刺激形成傷變,以后愈傷后會形成“樹瘤疙瘩”,使樹干古樸奇特。
⑧蝕:用酸等化學處理法加工刻鑿的木質(zhì)部,求得加工面的自然老化(防止沾污樹皮、滴入土中)。
⑨染:用顏料、硫橫等涂刷裸露的枝干(去掉樹皮露出木質(zhì)部處),使其古樸自然,
狀如多年枯干(枝)、白枝,與才削皮木質(zhì)部的質(zhì)感明顯不同。
⑩灼:用電烙鐵烙燙木質(zhì)部(經(jīng)雕刻過的部位),造成深淺色彩之變,及模仿雷擊、火燒造成的古貌,使雕刻自然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