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重家,“家”為安身立命之所,尤其對年輕人,漂泊異鄉的人,買房就是安家,不但給他們成就感,還給他們歸屬感。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你買過房子之后就感覺自己有著落了,不在是漂泊,不在是身子異鄉為異客了。
賺錢多少起碼總的有個住的地方吧,安樂窩!雖說幾十年后房子還是成為別人的,一般房子的壽命是70年,等你住夠70年也就仙逝了,那個時候也就夠本了,就是不夠本,70年后你的房子還能住嗎?交個你子孫后代他們敢住嗎?
所以說人活著要樂觀,最起碼的快樂應該有的,家是自己一輩子的搖籃。
你好,現在買房是很合適的。
1、 通脹時代,時間是最大的成本。很多等保障性住房的人,最終往往會以比若干年前市場還高的價格,買到比若干年前更偏更遠的房子,而且質量更低劣。富人思維是求人不如求己,窮人思維是萬事皆盼救世主,想撿小便宜,只等到花兒也謝了財富也飛了。
2、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利息買不到房。富人思維是即使再有錢也要貸款買房,首付越低越好,年限越長越好。
3、戰略上城市包圍農村,戰術上農村包圍城市。買得起大城市不買小城市,買得起中心城區不買郊區。寧要中心城區一小房,不要遠郊區域一大房。
4、拋棄買房就是自住的老觀念老傳統。你買的房子給別人住,別人買的房子給你住。有何不可,房子是不動產,人是自由流動的產物。在這個城市化急劇發展、人口急劇流動的當代社會,多少人能夠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一輩子。
5、對于有思想力和行動力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是機會:高位時可以適當清倉換取更大價值的資產,低位時可以賣舊買新賣小買大賣郊區買城區,對于缺乏思想力和行動力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不是機會:高時嫌太高,低時怕再低。思路決定出路,貧富皆由思想決定。
6、中國當下的實有城市化率不足三成(官方統計數據為2011年超過五成,但它把2、3億農民工也算進去了。
7、也不要以為房地產遍地黃金隨手可撿,至少有些房產已經過剩或即將過剩:旅游房產、商業房產、遠郊不配套區域房產、一些人口正在衰減或產業正在空心化的小城鎮房產。
8、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改變高房價,個人只有順時應變、轉變觀念才能戰勝高房價。
9、當下中國高房價的重要支撐: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運動;投資型政府導致的通貨膨脹;金融革命和超前消費;被激活的全民住房夢;房地產的金融化。沒有一個因素是可以人為壓制的。
10、信用消費時代,人可以提前安排自己一生的收入,安排多少,跟自己的預期有關,跟具體的收入并不一定重合。這是人類最為奇跡的發明。
現在買房合不合適,對每個人而言都不一樣,現在的房子價格虛高。和一線城市不同,一線城市人口未來N年會持續上漲,即是價格再高,仍有繼續漲價的可能。而那些炒房抄起來縣城則不同,房價隨時因為炒房團撤退,而大跌。到時候手里的房子必然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