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東西,就是合理組織雨水的排放,確定好雨水口的位置,管徑,找坡距離別太遠,雨水面積別太大,就行了。圖面:雨水口定位,雨水口樣式選用,畫找坡線,表示找坡坡度
希望可以幫到你
屋頂坡度選擇
一、屋頂排水坡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坡屋頂多采用斜率法,平屋頂多采用百分比法,角度法應用較少。
二、影響屋頂坡度的因素
1、屋面防水材料與排水坡度的關系
防水材料如尺寸較小,接縫必然就較多,容易產生縫隙滲漏,因而屋面應有較大的排水坡度,以便將屋面積水迅速排除。如果屋面的防水材料覆蓋面積大,接縫少而且嚴密,屋面的排水坡度就可以小一些。
2、降雨量大小與坡度的關系
降雨量大的地區,屋面滲漏的可能性較大,屋頂的排水坡度應適當加大;反之,屋頂排水坡度則宜小一些。
三、屋頂坡度的形成方法
1、材料找坡
材料找坡是指屋頂坡度由墊坡材料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長度較小的屋面。為了減輕屋面荷載,應選用輕質材料找坡,如水泥爐渣、石灰爐渣等。找坡層的厚度最薄處不小于20mm 。平屋頂材料找坡的坡度宜為2%。
2、結構找坡
結構找坡是屋頂結構自身帶有排水坡度,平屋頂結構找坡的坡度宜為3%。
材料找坡的屋面板可以水平放置,天棚面平整,但材料找坡增加屋面荷載,材料和人工消耗較多;結構找坡無須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構造簡單,不增加荷載,但天棚頂傾斜,室內空間不夠規整。這兩種方法在工程實踐中均有廣泛的運用。
屋頂排水方式
一、排水方式
1、無組織排水
無組織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從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種排水方式,因為不用天溝、雨水管等導流雨水,故又稱自由落水。主要適用于少雨地區或一般低層建筑,相鄰屋面高差小于4m;不宜用于臨街建筑和較高的建筑。
2、有組織排水
有組織排水是指雨水經由天溝、雨水管等排水裝置被引導至地面或地下管溝的一種排水方式。在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
二、排水方式選擇
確定屋頂排水方式應根據氣候條件、建筑物的高度、質量等級、使用性質、屋頂面積大小等因素加以綜合考慮。
三、有組織排水方案
在工程實踐中,由于具體條件的千變萬化,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有組織排水方案。現按外排水、內排水、內外排水三種情況歸納成9種不同的排水方案:
1、外排水方案
外排水是指雨水管裝設在室外的一種排水方案,其優點是雨水管不妨礙室內空間使用和美觀,構造簡單,因而被廣泛采用。外排水方案可歸納成以下幾種。
(1)挑檐溝外排水
(2)女兒墻外排水
(3)女兒墻挑檐溝外排水
(4)長天溝外排水
(5)暗管外排水
明裝的雨水管有損建筑立面,故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中,雨水管常采取暗裝的方式,把雨水管隱藏在假柱或空心墻中。假柱可以處理成建筑立面上的豎線條。
2、內排水
外排水構造簡單,雨水管不占用室內空間,故在南方應優先采用。但在有些情況下采用外排水并不恰當。例如在高層建筑中就是如此,因維修室外雨水管既不方便,更不安全。又如在嚴寒地區也不適宜用外排水,因室外的雨水管有可能使雨水結凍,而處于室內的雨水管則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1)中間天溝內排水
當房屋寬度較大時,可在房屋中間設一縱向天溝形成內排水,這種方案特別適用于內廊式多層或高層建筑。雨水管可布置在走廊內,不影響走廊兩旁的房間。
(2)高低跨內排水
高低跨雙坡屋頂在兩跨交界處也常常需要設置內天溝來匯集低跨屋面的雨水,高低跨可共用一根雨水管。
屋頂排水組織設計
屋頂排水組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將屋面劃分成若干排水區,分別將雨水引向雨水管,做到排水線路簡捷、雨水口負荷均勻、排水順暢、避免屋頂積水而引起滲漏。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確定排水坡面的數目(分坡)
一般情況下,臨街建筑平屋頂屋面寬度小于12m時,可采用單坡排水;其寬度大于12m時,宜采用雙坡排水。坡屋頂應結合建筑造型要求選擇單坡、雙坡或四坡排水。
二、劃分排水區
劃分排水區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布置水落管。排水區的面積是指屋面水平投影的面積,每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匯水面積不宜大于200m2。雨水口的間距在18~24m。
三、確定天溝所用材料和斷面形式及尺寸天溝即屋面上的排水溝,位于檐口部位時又稱檐溝。設置天溝的目的是匯集屋面雨水,并將屋面雨水有組織地迅速排除。天溝根據屋頂類型的不同有多種做法。如坡屋頂中可用鋼筋混凝土、鍍鋅鐵皮、石棉水泥等材料做成槽形或三角形天溝。平屋頂的天溝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制作,當采用女兒墻外排水方案時,可利用傾斜的屋面與垂直的墻面構成三角形天溝;當采用檐溝外排水方案時,通常用專用的槽形板做成矩形天溝。
四、確定水落管規格及間距
水落管按材料的不同有鑄鐵、鍍鋅鐵皮、塑料、石棉水泥和陶土等,目前多采用鑄鐵和塑料水落管,其直徑有50mm、 75mm、100mm、125mm、150mm、200mm幾種規格,一般民用建筑最常用的水落管直徑為100mm,面積較小的露臺或陽臺可采用50mm或75mm的水落管。水落管的位置應在實墻面處,其間距一般在18m以內,最大間距宜不超過24m,因為間距過大,則溝底縱坡面越長,會使溝內的墊坡材料增厚,減少了天溝的容水量,造成雨水溢向屋面引起滲漏或從檐溝外側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