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半夏的季節(jié)應根據(jù)各地氣候來定,在江南地區(qū),種植半夏宜在陽春二月進行種植.在北北方,半夏種植時間應往后推,四月份至五月份種植最妥.選地整地:旱半夏耐寒,以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或半沙質(zhì)土壤為佳,一般土壤也可。耕前畝施磷鉀肥100--150公斤,深耕細耙,作東西走向畦.一般旬平均氣溫在10℃左右時,各類型半夏順利萌發(fā)出苗,這一溫度為半夏的生物學起點溫度.在旬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qū),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jié)的結(jié)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jīng)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秋后,9月上旬溫度又降到27℃以下,半夏地下塊莖陸續(xù)出苗,形成秋季生長期,直到11月上中旬,氣溫經(jīng)常降至10℃以下,開始倒苗越冬.由于秋季溫、光、水綜合條件,對于半夏來說,遠不如春季適宜,所以,秋季長勢弱,總苗數(shù)僅約10萬/畝,而春季達18萬/畝以上.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半夏喜溫濕潤,半蔭半陽的氣候,耐寒,怕強光,
不耐旱,適宜生長的氣溫 15--20 ℃ , 宜在疏松肥活的沙質(zhì)壤土內(nèi)載植 , 粘土地不宜。
繁殖栽培:半夏一般用地下球莖和珠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半夏又名三葉半夏,旱半夏,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性溫,味辛,有毒,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之功,用于治療痰濕水飲、胸膈脹滿、惡心嘔吐、痰多咳喘等,是常用中藥材,原野生于山坡或陰濕的草叢及林下。
半夏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堿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質(zhì)壤上為宜。種在桑園,果園和高稈作物下邊進行間作,與玉米間作每隔130厘米栽一行玉米,穴距66厘米,每穴2株。上面宜平,每公頃地施圈肥或土雜肥37500~60000千克,施過磷酸鈣225~300千克,撒于畦面。要有良好的排水條件和澆水條件。
半夏的繁殖方式有很多,分塊莖繁殖、珠芽繁殖、種子繁殖,但種子和珠芽繁殖當年不能收獲,用塊莖繁殖當年能收獲。
1、塊莖繁殖:挖當年生的小塊莖用濕沙土混拌存放在陰涼處進行繁殖。栽植時間分為春秋兩季。春季三月份,栽前澆透水,塊莖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或0.005%高錳酸鉀液或食醋300倍液浸泡塊莖2~4小時,晾干后將塊莖按大小分別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探5厘米,每穴裁2塊,覆土3-5厘米,每公頃需塊莖750千克左右,大的塊莖300千克左右。
2、珠芽繁殖:夏秋間利用葉柄下珠芽栽培,行距10-16厘米,株距6-10厘米,開穴,每穴放株芽3~5個,覆土1.6厘米。
3、種子繁殖:此法由于種苗不足或育種時采用,從秋季開花后十余天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種子,放在濕沙中貯存,備播種,分春秋二季播種,春天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10~13厘米,并蓋稻草保墑,當苗高10厘米時定植。此外也有一種很粗放的繁殖方法,半夏繁殖力很強,種過的地上每年連綿不斷地有半夏生長,所以不必另播種,加以管理,即可收獲,但產(chǎn)量低。
半夏一年有2次或3次的出苗與倒苗現(xiàn)象,倒苗后過幾天還重新長出新苗來,這是正常的繁殖現(xiàn)象。倒苗期間如有草盡量拔除,不要用鋤除草,以免傷苗。倒苗后若地旱可及時澆水,利于出苗。苗正常時追施氮磷鉀肥,畝用20-25kg,注意不要沾在葉面上。田埂上的玉米按常規(guī)管理,林木也按常規(guī)管理,對半夏造不成危害。雨水過多時要注意排水,畦內(nèi)不要長時間的積水。有花葶時可剪除,使養(yǎng)分集中在地下塊莖,有利增產(chǎn)。
在半夏倒苗后可以用氟樂靈或克闊樂,用量比說明再少些,過幾天再噴一次,在下午傍晚前噴施,這樣效果好。
秋季上部枯萎,開始采收,用塊莖和珠莖繁殖,在當年或第二年采收,種子需3~4年才采收,用三齒或二齒耙挖畦土,收塊莖,大的作藥用,小的作繁殖材料。作藥用的在室水半夏內(nèi)堆放10~12厘米“發(fā)汗”,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檔裝入麻袋或化纖編織袋內(nèi),每袋裝2/3,扎緊口袋放在水泥池內(nèi),灌入冷水,水面淹沒盛藥袋的一半,穿上高統(tǒng)水鞋連續(xù)踩25分鐘左右,并注意翻袋,至此袋內(nèi)鮮半夏已全部脫皮。放在清水中洗去皮,撈出半夏,使塊莖潔白,晾干表皮水,用硫磺熏至透心,放在陽光下暴曬,不斷翻動曬干,每公頃產(chǎn)干貨3750千克左右,切忌生半夏有毒,不可內(nèi)服,必經(jīng)泡制才能用。
需要注意的是,半夏有毒,切不可誤食。觸摸或加工完后用肥皂洗手即可。
希望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