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機房空調系統,在提供計算機設備合適的工作環境,在目前市面上可從最簡單的窗型冷氣、分離式冷氣、水冷式到下吹式(恒溫、恒濕功能),其費用相差懸殊,所以必須配合機房的規劃,根據預算及實際狀況選擇適合之冷氣系統。
在冷氣機的廣告中,常有EER值這個名詞,所謂EER就是能源效率比值,代表的意義是每瓦特的電力,使用1小時可提供多少造冷量,單位為kCal/hr.W或Btu/hr.W,EER值愈高表示愈省電、效率愈高。
另外,一般經銷商稱呼冷氣機常以"噸"為單位,其實噸是冷凍噸的簡稱,代表冷氣機的輸出能力,也就是型錄上標稱的冷氣能力,美規定義為1冷凍噸等于3024kCal/hr或12000But/hr。然而市場上對 冷凍噸的換算并不一致,有些歐規為10000Btu/hr為一噸,甚至也有將日規為8000Btu/hr當作一噸,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問清楚冷氣機實際的輸出能力,才不會吃虧。
至于冷氣能力的單位表示可分成Btu/hr、kCal/hr兩種,前者為英制單位,后者為公制單位。兩者的關系為Btu/hr=(kCal/hr)*3.968。能源效率比值的單位表示是kCal/hr.W、Btu/hr.W。另外一種表 示是以COP,COP是kW/kW無因次單位;兩者的關系為1kw=860kCal/hr=3412Btu/hr。
1.溫度:攝氏20℃至24℃;最佳:22℃
2.相對濕度:40%至60%;最佳50%±5%
3.冷氣之噸位根據機房散熱量計算出來的,參考以下:
-機器(設備)散熱量(Btu/hr)
-燈具散熱量(Btu/hr)
-人員散熱量(Btu/hr)
-機房空間散熱量(Btu/hr)
4.機房常常是24小時不停運轉,但很少冷氣系統能長時期全天候運轉,故須考慮用兩套冷氣以上的系統交替使用。
5.濕度控制—雖然冷氣系統已具有除濕功能,其效果當然沒有除濕機強,當在濕度特別高的地方可加裝除濕機。臺灣地區雖然在春秋二季很多時候,溫度很適合機器,但是濕度太高時,可以只開動 除濕機以節省冷氣用電。
6.空氣清潔—空氣中直徑大于0.5微米之雜在每立方英尺,不得多于四萬五千個,否則容易造成數據讀寫錯誤,或磁盤毀損。世紀星介紹解決方法是將主機房盡量密封,將產生大量灰塵之打印機、卡片閱讀機、 打字機等,移出主機房,否則就只好裝設空氣濾清器了。
7.冷氣系統及除濕機之電源必須與穩壓電源分開,以避免干擾穩壓電源。
8.冷氣系統及除濕機之排水須特別考慮,避免機房積水造成反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你好,純技術角度說,一般機房空調選型第一件事你得先計算你的機柜功率,加上估算潛熱部分的消耗得到整個機房的散熱需求后再來選。 如果你的機房是個老機房了,規模也很小,而且整體熱負荷不高,如果上精密空調的話,無論是從公司預算還是從技改成本的角度看來,都比較麻煩。
所以建議
1、繼續采用民用空調,資金要能豐富點的話最好是兩臺空調互為備用,輪流運行,選型的時候除了制冷功率合理預留充分之外,盡量選擇顯熱比比較高的空調;
2、適當改造機房內部空間,使得冷熱通道更加合理化;
3、做好機房隔熱措施;
4、做好空調的維護保養。
希望可以幫到你
選購空調的基本要點:
1、制冷量:空調的輸出功率,一定要根據房間面積大小來選擇,才能保證效果,廠家的要求為平均200瓦/平米。比如18平米房間,就需要制冷量3600瓦,可以買市場上標準的3500瓦的機器,簡稱35機,也就是1.5匹機。空調的型號中有兩位數字,例如KFR35GW/***,就是表示該機制冷量3500瓦。匹是輸入功率單位,它與輸出功率之間的簡易換算公式為1匹=2500瓦制冷量。制冷量選擇是空調的主要性能選擇,制冷量偏大一些效果好,制冷量過小,購機成本低了,但是效果差、耗電多。制冷量2匹以內的基本上是掛機,2匹以上的基本上是柜機。
2、能效比等級:空調的節能性,看機器型號標注最后面的數字。能效比=制冷量/輸入功率,同樣制冷量的機器,今年6月以前的老標準有1-5級能效比,為3.4 3.2 3.0 2.8 2.6 ,6月以后的新標準有1-3級為3.6 3.4 3.2。例如1.5匹機制冷量為3500瓦,1級能效機子的消耗功率就是3500/3.6=976瓦,3級機子消耗功率就是3500/3.2=1094瓦,可見1級機比5級機的消耗功率小了1094-976=118瓦,也就是說壓縮機連續工作一小時的話,1級機比3級機少耗電0.118度。1級能效的機器最節能,但是價格也最貴,從性價比角度考慮,通常買2級的比較適中。以上是定速機的能效比,變頻機的能效比是1-5級,分別為5級/3.0,4級/3.4,3級/3.9,2級/4.5,1級/5.2,也是買2級的性價比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