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壁從毛坯房到粉刷后的完成面大概有5mm厚度。
最好鏟去墻皮重新刮膩子,因為不了解原來的制作過程,因為很多新房都是住進去沒多就漆面脫落或因為墻面吸潮而黃變。
備注:膩子的作用是防潮和增加乳膠漆與墻體的附著力。
一定要打磨(增加乳膠漆層間附著力)后再刷漆,否則容易造成漆面脫落。
備注:打磨作用是:增加乳膠漆層間附著力和墻面平整度。
你好,完成所有工序后是1CM,鏟除→補嵌→陰陽角→找平→統批 上2遍膩子 每一遍的膩子均不得太厚,最大厚度不宜超過0.5cm,否則可能會引起膩子層起殼、開裂,甚至造成脫落。刷乳膠漆前衛生清理、刷封墻(抗堿)底漆、墻面壓光、打磨、清理灰塵、成品保護、面漆噴涂。均為一底二面,第一遍為封墻(抗堿)底漆,后兩遍為面漆。在做最后面漆之前(面漆以噴涂最佳)應用批墻膏或純乳膠漆對墻面做壓光處理,以保證表面平整光潔、細膩柔滑。所以總體1cm左右
1、墻面的平整度超過5mm,為了更方便的找平,建議先使用厚找平材料做厚找平。厚找平材料一般批刮1遍即可,盡量不要太厚,以能找平為準。 說明:建議單次批刮不超過2cm,有可能出現開裂等問題。如果找平厚度超過2cm,建議通過多次批刮來完成。
2、當墻面的平整度小于5mm時,即可用精找平材料進行找平了。精找平材料一般批刮2-3遍即可,應盡量做到均勻、平整。為了在刷漆時獲得更好的表現效果,精找平材料批刮之后一般都要用細砂紙整體打磨一遍,使墻面更加平整、光滑。如果不打算刷漆了,那就不需要進行打磨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好,據我了解:
完成面大概有5mm厚度
1. 基層處理:
1.1凸出部位墻體打鏨,凹陷部位墻體用1:2.5水泥砂漿找平。
1.2將墻面上殘余砂漿、污垢、灰塵等清理干凈,提前1~2天澆水潤濕。
1.3如磚墻有泛霜現象,需先將泛霜部分沖洗掉,過3~4天重新澆水,直到墻體不再泛霜為止。
1.4基層為混凝土墻時,增加鑿毛,刷界面劑兩道工序。
2. 澆水潤濕:在開始粉刷前,在已經做過基層處理的磚墻上少量灑水,避免刮糙時砂漿失水,強度降低。
3. 找規矩:
(1).從長墻方向頂端向下吊垂直,確定兩點后彈控制線。
(2).以長方向控制線為依據,根據勾股定理套方,彈出短墻方向控制線。
(3).用卷尺度量,彈出另外兩條控制線。
4. 做灰餅
(1).在磚墻兩端,距陰角100~200mm處根據控制線定好灰餅厚度,做兩個底部基準灰餅。
(2).以底部灰餅為準,用托線板定位,做出上部的基準灰餅。
(3).在4個基準灰餅上掛通線,加設中間灰餅。
5. 沖筋
(1).待灰餅初凝后,在上下兩個灰餅間用同強度砂漿分層抹出一根50mm寬灰條,最終高度大于灰餅10mm。
(2).用大杠將標筋刮至與灰餅同平。
(3).將標筋兩端修成斜坡,使其與抹灰層平順。
6. 底層抹灰
(1).將參水重10%的108膠水泥漿在墻表面均勻涂刷一層(水灰比0.5),隨刷隨打底。
(2).底層抹灰厚度5mm左右,操作時用鐵抹子用力將砂漿擠入磚墻細小縫隙中。
(3).用刮尺將砂漿刮抹平順,再用木抹子壓實、搓毛。
7. 面層抹灰
(1).待底部灰層六七成干時,薄薄抹一層砂漿,使之與底層砂漿連接緊密。
(2).抹子中間對準前一層抹痕,立刻開始第二層抹灰,隨抹隨刮平,最終粉刷厚度以略微超過標筋為準。
(3).用大杠對照標筋將面層砂漿刮平,個別凹陷部位用砂漿補充壓實,重復操作,直到表面平順為止。
(4).用木模子將面層壓實、搓平。
8. 澆水養護
(1).養護時水壓不宜太大,避免沖壞已粉刷前面。
(2).室內養護每天一次;受陽光直射部位每天三次,三天后一天一次,直到砂漿疙瘩用手扳不動為止。
(3).養護時嚴禁將水灑入預留洞口,避免下層已完成前面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