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得房率是指套內建筑面積與套(單元)建筑面積之比。也
稱之為“K”值。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套(單元)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
其實,得房率的高與低只是相對的,公攤面積比例大可能是設計不合理所致,但更是公用部位完善、寬敞的標志。如果說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么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走道的“空中樓閣”。所以,我們看公攤面積的多少,首先得看它合不合理。一般業說,樓宇內每增加一個功能,它的得房率自然會下降幾個百分點。有的樓盤宣稱它的得房率高達90%以上,這有兩種可能,要么是說謊(多層一般得房率在85%左右,高層一般為75%左右);要么把房屋建筑面積與套內面積包括套內墻體面積作為得房率混淆概念。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具體的是沒有辦法算的,因為他受公攤面積影響.一般是用使用面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來的百分比就是得房率,或得房率=(房屋建筑面積-公推面積)/ 房屋建筑面積。普通(不是電梯房)住房套內使用面積差不多是你購買的面積/1.4,電梯房比這個面積還要小一點。
還有一種: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銷售面積=套內建筑面積 +分攤得公用建筑面積。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7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即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