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制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鑒定一面銅鏡要遵循一看、二掂、三聽、四嗅、五想的順序如下:
(一)看:看到一面古銅鏡時,頭腦里馬上調出平時積累的知識來,首先,要看銅鏡的總體造型是否平衡。接著看銹。古銅鏡土葬數千年,其銹色堅硬自然,層次分明,仿造銹大多是深淺不均勻,糙而不潤,只附在表層上,銹與銅質有很明顯的分界,而不像真銹那樣自然,與銅器器體融合為一,仿造的如果用指甲劃,就能剝落銹屑,而顯露出銅的質地,并可明顯看出是人為貼上去的。
看文飾,原鏡花紋、銘文清晰、線條流暢,而假銅鏡,雖然鏡型相同,但往往紋飾、銘文模糊,線條不流暢,顯得板滯,容易鑒別。但是僅用這些標準確定真假是不夠的。在鏡型、紋飾、銘文相同的情況下,還需注意銅鏡的銅質、鏡體厚重。假鏡的鑄造工藝和古代的不同,畢竟會露出破綻的。
看銅質。唐漢戰國都以高錫青銅鑄造。質地硬脆,易破碎。這就是漢唐多爛鏡的說法。唐以后使用高鉛銅鑄造,銅質紅、黃。銅質軟韌,所以宋金少有爛鏡的原因。
(二)掂:制假青銅器的一個大難題就是重量。古銅鏡埋入地下數千百年,因化學反應,其銅質疏松,重量變輕,造假者難以達到這種水平。所以有經驗的愛好者上手一掂就大致可判定真偽。
(三)聽:老銅鏡經過千百年后,銅鏡質地疏松,使得聲音安啞發悶,手指一敲便能聽出。而新仿則質地細密,火氣未褪,聲音自然洪亮如鑼。差別極大,是判定銅鏡真贗的有效方法。
(四)嗅:聞銅鏡的氣味。仿制鏡離不開化學原料,以鼻嗅之則有化學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之氣。還有只要用手或貓皮擦拭后,聞起來如果有一種刺鼻的銅腥味,那它肯定是假的。真銅器無論怎么抹擦,也不會有任何氣味。還可以取銅銹一塊,以火燒之,假銹會燃燒,產生帶有強烈的化工味道濃煙,真銹則無。
(五)想:碰到一面銅鏡時要啟用平時積累的知識,進行邏輯判斷,價錢判斷、環境判斷、賣家心理狀態判斷。多想想可能嗎?控制撿漏貪小便宜的心理。如今的地攤也好,人家編故事介紹你去買賣也好,99.9%都是新仿品。現在的人不管是農民也好,鏟地皮的也好,只要是出土的古物非得弄清楚了再出手不可。所以檢漏的幾率幾乎是零。要想收藏到好東西只能實打實的出錢買你喜歡的藏品。正確的收藏心態,才能使你百戰百勝。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1、保存狀況好,由于銅鏡埋藏時間較長,銹蝕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銀光燦燦的“水銀鏡”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
2、品種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如唐代打馬球鏡,證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國;
3、藝術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銀殼、金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
4、紋飾的清晰度是關鍵,銅鏡收藏中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