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只要通過輕輕按壓魚體腹部便能分辨雌雄,性成熟的雄魚通常在被按壓腹部后,會流出白色的精液,并且腹部比較結實,感覺像有肌肉,而雌魚腹部通常很柔軟,如果腹內卵已成熟,還能按出一連串的小卵粒,這上面都是我試驗過的人工受精,將精液和卵一起擠到水中并攪動水,讓卵粒與精液分布均勻,這樣卵的受精率很高,像現在夏季,大概一天后就能看出卵內有小魚的模樣,尤其注意有兩顆圓鼓鼓的眼睛,三天之后孵化,春季的話比較冷,大概七天孵化,超過七天,應該是沒救的了,養出來的都是些廢魚。
口孵型斗魚公魚一般要比母魚發情早,待交配完成后,雌魚會幫雄魚收集沉于水底的卵粒,雄魚則會不時地蠕動嘴巴,以重新排列、調整含在口腔下顎的卵的順序,使口腔能最大限度的融下所有的卵粒,等到雄魚將所有的卵含入口中后,就要及時將雌魚移出繁殖缸,經過10~14天后,仔魚便孵化出來。
繁殖缸的準備:在繁殖前要提前準備好繁殖缸,以30cm×10cm×15cm左右的玻璃缸為宜,在底層鋪入一層干凈的矽砂,并密密植入牛毛顫、鹿角苔、莫絲、小香菇等水草,以便剛開始交配時為膽怯的雌魚提供躲避的場所。將曝氣處理過的水加入繁殖缸中,保持水溫26~27℃,pH值6.8~7。
泡沫筑巢:屬于這種繁殖方式的有泰國斗魚、蓋斑斗魚等。一般斗魚在4~8月齡性成熟,可選擇6厘米以上的斗魚種魚,雌魚要選腹部臌大成熟抱卵的魚只,否則放入繁殖缸會受到雄魚的猛烈攻擊和傷害。泡巢型繁殖的斗魚雌雄魚同時發情,可將親魚同時放入繁殖缸。雄魚會利用浮水植物做為據點,持續不斷地吞食空氣,并將鰓中的氣體從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圍制成圓形的泡沫巢。筑好浮巢后雄魚便在雌魚周圍翩翩起舞,來展現自己絢麗的色彩博取雌魚的青睞,漸漸雌魚在雄魚的誘導下,游向新建的泡巢。它們在浮巢下方開始交配,雄魚將整個身體彎曲至“U”型 ,并緊緊擁裹雌魚,雌魚每次產卵在400~500粒左右。待排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受精卵慢慢浮上水面后,便可移出雌魚,以免雄魚護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趕雌魚,使其受傷甚至死亡。雄魚會將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并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魚卵堆疊在一起,猶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此時的它們會一改平時的霸氣,開始耐心細致的照顧魚卵,既要不斷修補浮巢,用鰭攪動水流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氣,還要不斷辯別剔除已死的受精卵。經過48小時后,小魚從卵中孵化出來,拖著尾巴尖掛于泡沫下面漂浮在水面,此時的稚魚靠吸收卵黃囊生存,而雄魚會一直守護稚魚,并不停的用嘴將掉下的幼魚苗帶回泡沫中,直到3天后卵黃囊吸收完畢,稚魚獨立游動了,才可撈出雄魚,進行稚魚的飼喂。
口中孵化:即在口腔中哺育幼魚的方式。屬于此類型的斗魚有戰狗斗魚、弗西斗魚。口孵型斗魚公魚一般要比母魚發情早,待交配完成后,雌魚會幫雄魚收集沉于水底的卵粒,雄魚則會不時地蠕動嘴巴,以重新排列、調整含在口腔下顎的卵的順序,使口腔能最大限度的融下所有的卵粒,等到雄魚將所有的卵含入口中后,就要及時將雌魚移出繁殖缸,經過10~14天后,仔魚便孵化出來。口孵式繁殖孵化率高,但雄魚體力消耗大,孵化過程中應確保適宜的水質和安靜的環境,以免雄魚吞入嘴中的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