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受設計任務、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作為一個建設項目的業主(俗稱“甲方”)會邀請一家或幾家設計單位進行方案設計。
作為設計方(俗稱“乙方”)在與業主初步接觸時,要了解整個項目的概況,包括建設規模、投資規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特別要了解業主對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方向和基本實施內容。總體框架方向確定了這個項目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綠地,基本實施內容確定了綠地的服務對象。這兩點把握住了,規劃總原則就可以正確制定了。
另外,業主會選派熟悉基地情況的人員,陪同總體規劃師至基地現場踏勘,收集規劃設計前必須掌握的原始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①所處地區的氣候條件,氣溫、光照、季風風向、水文、地質土壤(酸堿性、地下水位)。②周圍環境,主要道路,車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內環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狀況,各處地形標高、走向等。
2、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
基地現場收集資料后,就必須立即進行整理,歸納,以防遺忘那些較細小的卻有較大影響因素的環節。
在著手進行總體規劃構思之前,必須認真閱讀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或“設計招標書”)。在設計任務書中詳細列出了業主對建設項目的各方面要求:總體定位性質、內容、投資規模,技術經濟相符控制及設計周期等。在這里,還要提醒剛入門的設計人員一句話:要特別重視對設計任務書的閱讀和理解,一遍不夠,多看幾遍,充分理解,“吃透”設計任務書最基本的“精髓”。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裝
經過了初次修改后的規劃構思,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方案。設計人員此時應該虛心好學、集思廣益,多渠道、多層次、多次數地聽取各方面的建議。不但要向老設計師們請教方案的修改意見,而且還要虛心向中青年設計師們討教,往往多請教討教別人的設計經驗,并與之交流、溝通,更能提高整個方案的新意與活力。
由于大多數規劃方案,甲方在時間要求上往往比較緊迫,因此設計人員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只顧進度,一味求快,最后導致設計內容簡單枯燥、無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圖面質量粗糙,不符合設計任務書要求。
第二,過多地更改設計方案構思,花過多時間、精力去追求圖面的精美包裝,而忽視對規劃方案本身質量的重視。這里所說的方案質量是指:規劃原則是否正確,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構圖是否合理、簡潔、美觀,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4、業主的信息反饋
業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會在較短時間內給予一個答復。答復中會提出一些調整意見:包括修改、添刪項目內容,投資規模的增減,用地范圍的變動等。針對這些反饋信息,設計人員要在短時間內對方案進行調整、修改和補充。
5、方案設計評審會
由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組,會集中一天或幾天時間,進行一個專家評審(論證)會。出席會議的人員,除了各方面專家外,還有建設方領導,市、區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項目設計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員。
6、擴初設計評審會
設計者結合專家組方案評審意見,進行深入一步的擴大初步設計(簡稱“擴初設計”)。在擴初文本中,應該有更詳細、更深入的總體規劃平面、總體豎向設計平面、總體綠化設計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標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別復雜的地段,應該繪制詳細的剖面圖。在剖面圖中,必須標明幾個主要空間地面的標高(路面標高、地坪標高、室內地坪標高)、湖面標高(水面標高、池底標高)。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圖的設計(上)
在園林規劃設計步驟(一)中,我們談到過基地的踏勘。這次所談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點與前一次不同:1、參加人員范圍的擴大。前一次是設計項目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這一次必須增加建筑、結構、水、電等各專業的設計人員;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變化了的基地情況。前一次與這一次踏勘相隔較長一段時間,現場情況必定有了變化,我們必須找出對今后設計影響較大的變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調整隨后進行的施工圖設計。
8、施工圖的設計(下)
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大項目、大工程的產生,它們自身的特點使得設計與施工各自周期的劃分已變得模糊不清。特別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緊迫性,我們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圖紙,從而使整個工程項目處于邊設計邊施工的狀態。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圖,以便進行即時開工。緊接著就要進行各個單體建筑小品的設計,這其中包括建筑、結構、水、電的各專業施工圖設計。
9、施工圖預算編制
嚴格來講,施工圖預算編制并不算是設計步驟之一,但它與工程項目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有必要簡述一下。
施工圖預算是以擴初設計中的概算為基礎的。該預算涵蓋了施工圖中所有設計項目的工程費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總造價,建筑小品工程縱總價,道路、廣場工程總造價,綠化工程總造價,水、電安裝工程總造價等。
10、施工圖的交底
業主拿到施工設計圖紙后,會聯系監理方、施工方對施工圖進行看圖和讀圖。看圖屬于總體上的把握,讀圖屬于具體設計節點、詳圖的理解。
11、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一)
設計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會被人們所忽略。其實,這一環節對設計師、對工程項目本身恰恰是相當重要的。
業主對工程項目質量的精益求精、,對施工周期的一再縮短,都要求設計師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經常踏勘建設中的工地,解決施工現場暴露出來的設計問題、設計與施工相配合的問題。如有些重大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就已經相當緊迫,業主普遍采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針對這種工程,設計師更要勤下工地,結合現場客觀地形、地質、地表情況,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設計。
12、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設中的工地位于與設計師不同城市,俗稱“外地設計項目”而工程項目又相當重要(影響深遠,規模龐大)。設計院所就必須根據該工程的性質、特點,派遣一位總體設計協調人員赴外地施工現場進行施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