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余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余甘子果實味酸微澀,清熱涼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及維生素C 缺乏癥。在藏藥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壓病等。研究結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益肺養(yǎng)胃,解毒利咽,主要是治療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本品醇提物(1g/kg口服連續(xù)2天),可對抗由異丙腎上腺素(85mg/kg腹腔注射2天)引起的大鼠心肌壞死;并能增加心肌糖原水平,對血清脂及酸也產生明顯的變化。本品lg/kg給予飼以高膽固醇家兔,與對照組相比較可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P
1、拉 丁 名:Phyllanthi Fructus 別名: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望果,油甘子。. 產新時間: 一月,二月 所屬品種: 易蟲易霉 生長期1-3年。
2、功能主治
《中國藥典》--果: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全國中草藥匯編》--根:用于高血壓,胃痛,腸炎,淋巴結結核。葉: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
備注
【用法用量】:果:3~9克,多入丸散服。根:25~50克,葉15~30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
3、食藥價值
余甘子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果實,別名油柑子,橄欖子(四川),滇橄欖(云南),青果等。《唐本草》稱之為庵摩勒,余甘,《南方草木狀》謂“樹葉細,似合昏,花黃,食似李,青黃色,核圓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甜”,《本草綱目》稱之為庵摩落迦果,載有“其味初食苦澀,良久更甘,故曰余甘”。
余甘子為一種常用藏藥,與訶子,毛訶子三者在藏藥中常被稱為“三大果”使用頻率很高 ,在《藏藥標準》所載的 290 種藏藥成藥中,含余甘子的有 72 種,占總數的25%,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1995年版藏藥標準所載200 種成藥中,有 59 種含余甘子,占29%,余甘子被載入《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
余甘子果實味酸微澀,清熱涼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及維生素C 缺乏癥。在藏藥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壓病等。近年研究結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果實(余甘子):甘、微澀,涼。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千煩渴,耳痛,維生素丙缺乏癥。根 (油柑根):辛,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殺蟲。用于高血壓癥,胃痛,泄瀉,瘰疬。 葉(油柑葉):辛. ,平。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 樹皮(油柑木皮):甘、酸,寒。殺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瘡,療瘡,痔瘡,陰囊濕疹,外傷出血。樹枝的蟲癭(油柑蟲節(jié)):用于胃痛,疝氣,遺精,小兒疳積,牙痛。
1、拉 丁 名:Phyllanthi Fructus 別名: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望果,油甘子。. 產新時間: 一月,二月 所屬品種: 易蟲易霉 生長期1-3年。2、功能主治《中國藥典》--果: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全國中草藥匯編》--根:用于高血壓,胃痛,腸炎,淋巴結結核。葉: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