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進廠檢驗--機器加工--組裝--打磨--噴漆--裝配--成品檢驗--出庫。
現代木制品生產工藝主要有五個過程: 1、配料;2、白胚加工;3、組裝; 4、涂裝;5、包裝。
先說包漿
什么是包漿?
用布、絲綢甚至皮毛把木制品蹭得賊亮,那賊亮的是包漿么?
肯定不是
包漿是手上分泌的油脂滲到木制品中與木制品的木質、木屑、油脂相結合后形成的一層東西
包漿形成后,木制品對水的畏懼就可以大大減少
因為包漿層具有嚴實的密度,可以相當程度地減少水的滲透
另外包漿是隨著盤玩的時間的延長相應增厚的(當然相當慢)
包漿層越厚越不怕水(當然不是可以隨意泡著)
那么要出包漿
就必須上手
不上手,用布、絲綢甚至皮毛把木珠蹭800年該沒有包漿,還是沒有
所以那些撓頭上手的壇友就別再琢磨了
不上手,玩木珠沒有意義
那么下面的問題是怎么上手
新到手的木制品肯定要先過白棉布
過白棉布的作用
是再細致地蹭木珠表面
不是為了拋光,拋光只是一種結果的現象而已
木制品的棕眼或大或小
用白棉布就是通過摩擦將棕眼進一步磨小
或者用微細的木屑和布屑去把棕眼填上
為上手作準備
經過白棉布
棕眼變小或者被堵上很多
木制品表面光潔度自然極大提升,不賊亮才怪
我打個比方
一個木珠3000目砂紙后
用白棉布相當于4000目砂紙
用手相當于5000目砂紙(干手情況下)
白棉布盤木珠一段時間以后
(時間要和木珠原來打磨的程度關聯,我是以光鑒如鏡為標準的)
達到光鑒如鏡的程度后就可以上手了
剛上手的時候一定用干手
目的是進一步磨細、封堵棕眼
經常,干手開始的,一會手有點微微的汗,不用怕,可以繼續用手
珠子感覺澀了,手上汗多了就停
待幾個小時或者半天一天再用布袋盤半天
會又如鏡了,則手干時又可以用手盤
這樣交替反復的盤,就自然胞漿了。
(1)木制品加工必須搭設封閉式工作棚,以便降低噪聲及粉塵對環境的污染。在木工棚附近要設置相應的消防器材,防止火災發生。
(2)對于木材等原材料必須集中加工下料,合理使用,做到長料不短用,優材不劣用,使用的材料要按施工進度計劃采購進貨。
(3)木材加工時,要有降塵措施,對操作時產生的鋸末、刨花要及時清掃運到指定地點,保持工作面的清潔,減小火災隱患。對可重復利用的木料經處理后分類碼放,合理使用,節約資源。
(4)加工好的成品、半成品,要及時入庫妥善保管,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材料變形,浪費資源,并建立領料手續,降低使用消耗,確保材料計劃目標的實現。
主要工序有:
1、人工用工具修整工藝品形體,
2、原子灰填補工藝品缺陷,
3、粗打磨1~2遍,
4、細打磨3~4遍,
5、涂刷底漆1~2遍,
6、噴涂面柒3~4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