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寒。歸肝、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活血止能;行氣解郁;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郁金的臨床功效與作用:
1. 對血脂的作用,郁金水煎劑給因膽甾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家兔口服10g/天, 100天后血清膽固醇未降,反較對照組為高, 磷脂升高較明顯,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
2. 抗真菌作用,水浸劑(1:3),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郁金的方劑功效與作用:
①治心懸急懊痛:郁金半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生干地黃一兩,大腹皮一兩(銼)。上藥,細銼和勻。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熬服。
②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姜。上各等分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男子溫灑下,婦人醋湯下,食遠服。
③治婦人脅肋脹滿,因氣逆者:郁金、木香、莪術、牡丹皮。白湯磨服。
藥用價值:中藥:郁 金 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 來源為姜科植物郁金的塊根。采制冬季或早春挖取塊根,洗凈,煮熟曬干。
基源: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姜黃Curcuma longa 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郁金”和“黃絲郁金”,其余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或“綠絲郁金”。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細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寒。歸肝、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宜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摘錄】《中國藥典》
藥名:郁金(《藥性論》)
異名:馬蒁(《唐本草》),黃郁(《石藥爾雅》)。
制法: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凈,干燥,打碎。
藥材性狀
溫郁金: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稍扁,有的微彎曲,兩端漸尖。長3.5~7cm,直徑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縱紋隆起處色較淺。質堅實,斷面灰棕色,角質樣;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氣微香,味微苦。
黃絲郁金:呈紡錘形,有的一端細長,長2.5~4.5cm,直徑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黃色,具細皺紋,斷面橙黃色,外周棕黃色至棕紅色。氣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呈長圓錐形或長圓形,長2~6.5cm,直徑1~1.8cm。表面具疏淺縱紋或較粗糙網(wǎng)狀皺紋。氣微,味微辛苦。
綠絲郁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長1.5~3.5cm,直徑1~1.2cm。氣微,味淡。
【炮制】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進,切片,曬干。
【性味】辛苦,涼。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無毒。
②《本經(jīng)逢原》:辛苦,平,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肺、肝經(jīng)。
①《綱目》:入心及包絡。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jīng)。
【功用主治】行氣解郁,涼血破瘀。
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①《藥性論》: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③《珍珠囊》:涼心。
④ 李杲: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郁遏不能散。
⑥《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chǎn)后敗血沖心欲死,失心顛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聚氣滯,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發(fā)熱,郁,咳嗽,齒衄,咳嗽血,溲血,頭痛眩暈,狂癇,滯下,淋,并眼目鼻舌
咽喉等證。
⑩《本草備要》:行氣,解郁;泄血,破瘀。
涼心熱,散肝郁。
治婦人經(jīng)脈逆行,
⑾《本草從新》:能開肺金之郁。
⑿《要藥分劑》:涼血。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jīng)疏》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不平,以致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即用之亦無效。
②《本草匯言》:脹滿,膈逆,疼痛,關乎胃虛血虛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氣虛脹滯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