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身的厚度,越薄的相對好些 2、杯身上的刻繪,越精細越好 3、蓋子和杯口的緊密度,越高越好。 4、杯面圓潤、光滑而有質感。 5、泥質、砂粒結構,顏色光澤、飽滿、滋潤。
一、看密度。密度不同導致同樣體積的紫砂壺重量不同。礦物中各種氧化物和蛋白質的含量不同導致燒制的紫砂密度不同,類紫砂的陶土較重,而真正的紫砂泥燒造后內壁結構中會形成團聚體,有氣泡,所以密度稍小,上手稍輕。
二、看質感。真正的紫砂泥燒成的紫砂壺猶如豆沙一樣,再精細的紫砂看起來仍有半懸浮態的顆粒感,摸上去也不會太光滑,但也不會拉手,類紫砂的陶土摸起來有澀感,而摻了化學原料的又過于光滑。
三、聽聲音。紫砂與瓷器不同,不用專門上釉,燒結后表面就會自然形成有附著感的“泥門”漿體表皮,不漏水但透氣,聲音傳導沒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悶,而類紫砂陶土發悶。
四、看顏色。真正的原礦紫砂泥料顏色暗淡,表面略顯毛躁。如果一把紫砂壺顏色鮮艷锃亮,極有可能是添加氧化物或者是拋光的。
1.紫砂器使用的時間越長,器身就越光亮,這是因為茶水本身在沖泡過程中也可以養壺。
2.紫砂器的冷熱急變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燒,也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而不會爆裂。
3.傳熱慢,而且保溫,在使用時無燙手之感。
4.坯體能吸收茶的香氣,用常沏過茶的紫砂壺偶爾不放茶葉,其水也有茶香味。
鑒別紫砂杯所使用的紫砂泥是否是化工泥關鍵是從紫砂杯的泥色、性能和氣味等方面來入手的。真正的紫砂泥具有吸水性,滴幾滴水上面,如果滾落則為假,如果被吸收則為真;而紫砂泥的顏色過于紅亮則為假,有砂粒感且相對暗淡則為真;如有異味則為假,如是土腥味則為真。具體,可參照紫砂壺真假鑒別來判斷。
第一步。色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宜興紫砂色彩豐富,除了比較多的如栗紫以外,還有紅紫,褐紫,黛紫等等,其他地方的所謂紫泥燒出來的成品顏色單一,一般均呈澄色,細看有一種黃泥在內的感覺,宜興紫砂壺除了大量的以紫紅色為主外還有綠,黃,黑等等顏色,可以說色無相類,品無相同,非宜興紫砂的顏色單一無變。
第二步。紫砂除了其材質以外,品類,品相,品格很重要,宜興紫砂從明代開始至今經歷了五六百年的發展歷史,已達到了相當高的境地,那里有一大批技藝優秀的制壺藝人,憑借深厚的功力,超群的技巧,制作出一把把紫砂壺,可以說已經達到非常嫻熟的地步,一般人只要將宜興壺與非宜興壺放在一起就可以分出高低了,非宜興的壺造型比較呆板,生硬,因為非手工制作,對線條,塊面等等的比例,細節步注重,因此看起來比較陋俗。
第三步。觸摸,拿起一把紫砂壺,除了觀,審以外就是用手去摸,有時要將壺靠在臉上親,因為宜興紫砂土內含相當比例的砂質,非宜興紫砂土做的壺,看起來光滑,實質上抓在手里的手感是澀膩的,宜興壺摸上去手感舒適,與肌膚接觸溫馴。
第四步。聽聲音,宜興紫砂經人工制作,泥呸經過多次捶擊,鎮壓,再由制作者多道工序,其上面的手指印紋可謂上千萬次,燒成后敲擊的聲音比較清脆,非宜興壺成型時只是經過泥漿從轉盤中旋出,或從模型中做出來,泥料未經擠壓也沒經過藝人用手推,捏,摸,順,刮等等手工工藝,因此缺少情韻,敲起來聲音會發悶。
第五步。看內部。宜興手工壺,壺經過多道工序已經很難看出手工痕跡,但再壺內仔細觀察觸摸都可以看出來因痕來,例如嘴與壺身銜接處,是手工粘上去的,在交換之處總有一點痕露顯示出來,因為制壺者很難將壺的內身修整的很光滑,再說也沒有必要去處理的很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