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宣德爐的真偽主要看三個方面:
1、看包漿。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難看。
2、看鑄工。真品鑄工質量平均,精品鑄工相當精。偽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
3、看磨損。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
爐是古代焚香燒炭之器,有熏爐、香爐、手腳爐之分。古人崇尚焚香,香爐用途極多,主要功能有三點:一是用來薰衣;第二是書房必備之器,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句為證;第三是用來供祀神佛。明代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供祀之類,是專為郊壇大廟鑄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爐,宣德爐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當時就十分珍貴。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制作的巔峰時期,宣德爐的色彩豐富,它以紫紅色為基調,有褐、青、綠、紅、藍、黃、白、金等數十種顏色。爐的構造由爐耳、爐身、爐足三部分組成。爐耳有:象耳、獅耳、環耳等,都成對置于爐身的兩側。有的爐不飾耳,爐身光素不作紋飾;有時還在爐身外部敲上些小塊金箔。宣德爐爐壁厚重,拿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款識規范端莊,大多落于爐外底部。據記載:宣德爐僅在宣德三年鑄造過一次,一共5000只,以后就封爐不鑄了。由于宣德銅爐名冠天下,所以后世多有仿制,但是無論怎么仿,它的顏色、銅質都與真正的宣德爐相差甚遠。 還是要經專業鑒別的大師。小心被騙。
鑒定這東西僅憑圖片是看不出來的,很需經驗,需要上手才能斷其真假;具體是不是真品,主要是從銅質、造型、制作工藝、皮殼包漿整體綜合評判!希望幫到你吧!
這樣的品種,大明宣德年制銅佛像,具體是不是真品,新仿的包漿一般是在器物表面上油,再在火里燒,等油干了,再放到水里冷,這樣就會有氧化層,再上層油,就行了。這樣的東西往往是過于亮,就象新仿瓷有賊光,如果表面擦干凈,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暗淡。而且表面的包漿是一水的,沒有層次,也沒有變化。還有就是在器物表面上化學藥品,再上色,或做假銹,就象新仿青銅器一樣,這樣的東西往往有刺鼻的化學藥品味,和腥臭氣,如果舔一下會有銅之外的味道,而且表面的銹色也單一。在工藝方面,因為現在的模具技術,在爐的細節部分會顯得鋒利,楞角分明,如果是老的一般都比較圓潤。款子方面,要么太過規矩象是機器刻的圖章鉛字一樣,要么太不規矩象小學生寫的,如果是老款,一般看上去都象是手寫的,而且筆法比較好。
再說說銅爐的養護,銅爐是要養的,如果只是放在盒子里時間長了會長銅銹或者霉斑,影響包漿。但是銅爐和兵器不同,不能用油。要*火養。關于這個方面王世襄先生有論著。在下根據他所說的方法又簡化了一下,嘗試了一下到也可行。我手頭的一個銅爐一個銅香蕈都得到了還算不錯的皮色。其實很簡單,在爐內鋪上香灰,然后放燒紅的木炭(不能是明火的),就行了。但關鍵是溫度控制,不能太熱,最好是手摸上去非常燙但是還不至于起泡這樣,保持這個溫度,時間越長越好,如果說難控制寧愿它溫度低點也不能高了,因為太高容易退火,那就很麻煩了。在這個期間不斷用厚布搽拭,這樣能得到好的皮色。銅爐要經常燒香,或者用木炭養護,不要放在潮濕的地方,這樣包漿會越來越好。以上的方法也適用于銅香蕈。,主要是從銅質、造型、制作工藝、皮殼包漿整體綜合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