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國古典園林是效法自然, 采取自然式, 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 有起伏高低;水體的輪廓為自然曲線, 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藝術再現;植物"必以虬枝枯干, 異種奇名, 枝葉扶疏, 位置疏密;或水邊石際, 橫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獨秀", 構成了一幅草木爭榮、鳥啼花開的天然畫景.我國古典園林這種追求自然美的布局, 歷史悠久, 自成體系, 獨具風格.
二、詩情畫意的構思
造園如同繪畫, 不僅要形似, 更要神似.最好達到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境界.所以評論一個園林不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優美, 還要看有否幽深的詩情畫意, 能否寓情、寓意於景, 使人能見景生情, 因景聯想, 把思維擴大到更廣闊、更久遠的境界中去。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裝點,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當然也是風景式園林的構景要素。但中國古典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頤和園那樣的大型天然山水園才能夠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觀在北方的大地上復現出來。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這個特點在人工山水園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
法國的規整式園林和英國的風景式園林是西方古典園林的兩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則來規劃園林,以建筑軸線的延伸控制園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與其他造園三要素之間往往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但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園林形式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把建筑美與自然美對立起來,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國古典園林則不然,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面。
(三)、詩畫的情趣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園林的景物既需“靜觀”,也要“動觀”,即在游動、行進中領略觀賞,故園林是時空綜合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能充分地把握這一特性,運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觸類旁通,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這就是通常所謂的“詩情畫意”。
(四)、意境的涵蘊:
意境是中國藝術創作和欣賞的一個重要美學范疇,也就是說把主觀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鑒賞者類似的感情激動和理念聯想。游人獲得園林意境的信息,不僅通過視覺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信號的感受,而且還通過聽覺、嗅覺的感受。諸如十里荷花、丹桂飄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風動竹篁有如碎玉傾灑,柳浪松濤之若天籟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聲”人景而引發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筆下的瀟湘館,那“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更是繪聲繪色,點出此處意境的濃郁蘊藉了。
一、本與自然,高于自然
風景式園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為構景要素,配以樹木植被作裝點而成。但中國古典園林不是簡單地利用和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的加以概括提升和濃縮,使其變為既有“靜觀”又有“動觀”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作品。
中國古典園林在人工理水方面遵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哪怕水面再小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點綴岸、磯。大一些的水面,可堆筑島、堤,架設橋梁,在有限的空間內盡量模仿天然水景之全貌,使園林造景上體現“一勺則江湖萬里”之立意。
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
中國古典園林在處理建筑和自然景觀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即無論建筑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和山、水、植被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突出彼此和諧、互補的積極一面,避免彼此相互對立、排斥的消極一面,使建筑美與自然美更好地融糅在一起。
三、詩畫的情趣
中國的古典園林創作,往往不僅將前人的詩文、畫作中的一些境界、場景情趣熔鑄在園林設計創作之中,而且還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手筆讓整個規劃設計充盈著頗多類似文學藝術的結構,使得該園林作品從總體到局部都有著濃郁的詩話情趣。
四、意境的含蘊
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創作,將意境作為欣賞產品的一個重要美學范疇。它不僅讓游人通過視覺感官感受到春天的姹紫嫣紅、桃紅柳綠;夏日的綠樹成陰、碧天蓮葉;秋天的楓林如火、秋菊盎然;冬日的寒梅傲雪、銀裝素裹園林意景的信息。而且,還讓游人借助于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的感受欣賞整個和局部景觀。同時,還讓游人通過聽覺、嗅覺感受到諸如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柳浪松濤、夏日荷香、丹桂飄香、鶯歌燕舞等鳥語花香的境界,從而引發游人的意境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