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木材優良,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為化工及醫藥上重要原料。 香樟樹藥用價值 樟樹皮藥用: 【藥名】樟樹皮 【功效】行氣。 【應用】樟樹皮粉巧治下肢潰瘍。 新鮮樟樹皮適量,刮去外皮,烘干后研細末,過80~100目篩,貯瓶中備用。
主要作用跟價值經濟價值 葉可供飼養天蠶,葉子初步分析含粗蛋白質3.1%,粗脂肪1.9%,天蠶絲可制釣絲、 琴弦、衣刷等,過去以廣東海南的安定、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經營最多。枝葉、根、樹皮、木材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腦,樟油是調配各種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腦多用于醫藥上。果核 含脂肪也高,核仁含油率達60%,油可供制肥皂用。此外本種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細 致,稍重而韌,易于加工,縱切面平滑,干燥后少開裂,且不變形,含油或粘液很豐富,各切面均極油潤,頗能耐腐,縱切面具光澤,頗美觀,適于作梁、柱、桁、確、門、窗、天花板及農具等用材,供造船、水工、橋梁、上等家具等用材尤佳,廣東地區以其木材有樟腦氣味可驅臭蟲,喜用之作床板,商品材名為大葉樟、黑骨樟、油樟、浪樟等名稱。黃樟木材紋理致密,強度適中,耐腐防蛀,是造船、家具和工藝美術品的用材。黃樟的枝葉都是提煉樟腦油的原材料。藥用價值 折疊性味辛;微苦;溫歸經肺;脾;肝經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溫中止痛;行氣活血,消食化滯。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胃寒腹痛;泄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化學成份葉、樹干和樹根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黃樟醚(safrole)、β-蒎烯(β-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及少量的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葉含揮發油,按照葉油主要成分的差異已發現五個類型:①以桉葉素(cineole)為主,含量達60%。②以芳樟醇(linalool)為主,湖北產的黃樟葉油主要含左旋一芳樟醇,含量達81.41%。廣東產的主要以右旋-芳樟醇為主,含量達95.08%。③樟腦型,以樟腦(camphor)為主。④檸檬醛型,含α-,β-檸檬醛(citral)達64.11%。⑤黃樟醚型,主要含黃樟醚。
黃樟的藥用信息 性味: 辛;微苦;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溫中止痛;行氣活血。主風寒感冒;
黃樟 [樟科] [樟屬]拉丁名:C.Parthenoxylon產地分布:分布于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區。形態特征:常綠喬木,高達10~20米,胸徑可達40厘米。樹皮暗灰褐色,上部為灰黃色,深縱裂,內皮帶紅色,具有樟腦氣味。枝條粗壯,圓柱形,綠褐色。頂芽卵形,覆宵圓形鱗片,被絹狀毛。葉互生,革質,通常橢圓形卵狀至長橢圓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長6~12厘米,寬達3~6厘米,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色稍淺或帶粉綠色,兩面無毛;脈羽狀,側脈每邊4~5條,與中脈兩面側脈脈腋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無明顯的腺窩,細脈和小脈網狀;葉柄長1.5~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生長習性: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常利用野生喬木辟為栽培的樟茶混葉林。喜溫暖,潮濕、上壤深厚疏松的山地。園林用途:枝葉、根、樹皮及木材均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腦,但各地均以枝葉為主原料。樟油是調配各種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腦主要用于醫藥行業。果仁油供制皂。木材是上等的家具用材。繁殖培育:圓錐花序或聚傘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小,綠帶白色,花梗纖細;能育雄蕊9,花柱被短柔毛。果球形,直徑6~8毫米,黑色。花期3~5門,果期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