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為:總則,術語、符號,隧道控制要素,隧道總體設計,隧道建筑限界與凈空斷面,隧道圍巖分級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圍巖壓力計算,隧道支護的地層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支護的荷載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洞門與洞口構造物設計,明洞設計,隧道襯砌設計,特殊地質隧道設計,隧道抗震設計,隧道輔助施工措施設計,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設計,隧道防水及排水系統設計,隧道內路基與路面設計,隧道通風構造物及施工輔助通道設計,隧道內附屬構造物設計。
為配合《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公路隧道設計質量,交通部于2003年下達了《公路隧道設計細則》的編制任務,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為主編單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為參編單位,負責該細則的編制工作。
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進行了廣泛的技術調研,參考了公路隧道相關科研成果,充分吸收了國內外公路隧道工程建設經驗,并輔以必要的計算分析和研究工作,采納了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藝。本細則以可靠的技術依據和較為成熟的經驗為基礎,符合我國公路隧道建設的實際情況。
本細則是《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的細化與補充,為行業推薦性標準,在公路工程行業內自愿采用。圖書目錄折疊編輯本段
1 總則
2 術語、符號
3 隧道控制要素
4 隧道總體設計
5 隧道建筑限界及凈空斷面
6 隧道圍巖分級及其物理力學參數
7 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學參數
8 隧道圍巖壓力計算
9 隧道支護的地層-結構計算方法
10 隧道支護的荷載-結構計算方法
11 隧道洞門與洞口構造物設計
12 明洞設計
13 隧道襯砌設計
14 特殊地質隧道設計
15 隧道抗震設計
16 隧道輔助施工措施設計
17 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設計
18 隧道防水及排水系統設計
19 隧道內路基與路面設計
20 隧道通風構造物及施工輔助通道設計
21 隧道內附屬構造物設計
(1)隧道震害實例與分析 在廣泛收集5.12汶川大地震隧道震害及其它地震隧道震害實例的基礎上,對隧道的震害模式、震害機理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總結。
(2)隧道抗震計算方法及其特點 對地震系數法、反應位移法、時程分析法三種目前國內外常用抗震計算方法的特點和適應性,進行了歸納、對比分析及系統研究,就隧道抗震計算方法提出相應的評價和建議。
(3)鐵路隧道地震響應振動臺模型試驗 實施了不同襯砌結構形式、不同地震動參數、不同激振方向、不同圍巖條件、不同埋深、偏壓及非偏壓等工況的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對地層和襯砌結構的地震響應特征與規律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對襯砌結構設置減震層措施開展了振動臺試驗,驗證其減震效果。
(4)鐵路隧道簡明實用的抗震計算方法 結合我國隧道抗震設計工作的特點,通過典型工況的數值計算和振動臺模型試驗驗證,對《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2006》規定采用的地震系數法進行了合理修正,提出了根據不同圍巖級別和隧道不同跨度,選取不同計算埋深進行抗震計算的簡明實用的鐵路隧道抗震計算方法,以適應工程設計的需要,并為鐵路隧道工程抗震規范的修正提供基礎研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