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問清介紹,新的紫砂壺如果沒有用過,會有很大的“火氣”和“土氣”,就需要“開壺”,去掉這些“味道”。“開壺”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壺在沸水里煮。先把壺和蓋兒分別放在冷水里,再擱一把茶葉,用文火煮沸。煮上幾十分鐘,關火后等待自然冷卻, 再撈出來用柔和的棉布擦拭壺身至干凈,晾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問清說,煮壺切忌亂投茶,因為一把壺最好只泡一種茶,所以“開壺”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茶葉。
“養壺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問清說,精品紫砂壺需要上等的茶葉來養,如臺灣高山凍頂的烏龍茶、福建安溪烏龍茶以及鐵觀音,還有紅茶。最好不要用花茶,因為花茶太香濃,而且最好用山泉水或者礦泉水沖泡。
泡茶的時候,先用熱水沖一下壺身,再往壺里注水。然后要用棉布把壺身上的水漬擦拭干凈,以免日久影響了壺的“品相”。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保證壺的結構通透。等不用的時候,要用清水把壺沖洗干凈,晾干擱置起來,等于給壺“放個假”,休息一下。
“經過泡養的壺,有人氣在里面,就會顯得柔和細膩。”問清說,泡養后的紫砂壺,包含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會顯得珠圓玉潤,發出內斂的油亮光澤,而且長久的摩挲,會有嬰兒肌膚般柔潤光滑的質感。
買來新壺,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壺”。可用細砂布稍加磨擦,千萬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傷表皮(有的壺作者在出手時已作解決),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處外表的灰塵和內里的陶屑,而后放到茶葉水鍋里,或連同茶葉,(介意朱泥壺用紅茶,紫泥、段泥壺用綠茶,有益揚香,茶葉以當年產新茶為佳。茶葉的等級要高,越是精品紫砂壺越發要上等茶葉。泡茶的水質也要好,最好用山泉或礦泉水。)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熱燜壺直到茶水稍涼再點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壺土味去盡,也使新壺首次遭到滋潤。待完 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壺天然晾干便可沏茶運用。這并不是必用的順序,其實新壺到手,洗凈后用開水。
不管新壺,舊壺,用開水沏茶后,壺體外表溫度較高,此時可用濕毛巾,或清潔濕布,擦拭壺提,水印旋擦旋干,重復屢次,壺溫稍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壺體光潤。如此保持三四月后,新壺大體可發“黯然之光” 。
茶壺臨時不必,或因無視未能即時將茶渣傾出,發作霉變或發作異味,可在清除霉變異味茶渣后,注滿開水,稍晃數下傾出,旋即沒入涼水中,異味可除。若一次不行,可重復2-3次,總會有滿足后果。不必擔憂茶壺會因熱涼急變而發作爆裂。這就是今人所說:“壺宿雜氣,滿貯沸揚,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水瀉之,元氣復矣。”
茶壺最怕沾上油污搞得臟兮兮的。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膩滓爛斑,油光爍爍,是曰和尚光,最為賤相。”假如這樣,就猶如讓西施不修邊幅一樣。壺體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過重,可用細布稍沾洗滌劑微微擦拭,而后再用手摩挲,讓壺體發光,涌現實質美感。但古壺古物就沒有必要去面目一新,留下古美感也是表現年紀的具證。總之要對詳細對象詳細準確解決。
不要將茶渣臨時寄放在壺內來養壺,盡管紫砂壺有越宿不餿之說,但時光稍長,依然會發作異味,特殊是夏天茶葉更易發酸發餿,這樣會影響壺內茶山的造成和積攢。把茶湯留在壺內陰干,日久累積茶山,也要注重適時過度控制分寸,以茶湯不蛻變為宜。
沖泡也考究,先用沸水燒壺身外壁,這就是品茗者常說的“潤壺”,而后再往壺里沖水。品茗時若罕用濕毛巾擦拭壺身,則壺身潤樸之色油但是生。玩賞家常喜歡多把壺輪番運用,并習性飲什么茶用什么壺,飲紅茶用甲壺,飲綠茶用乙壺,飲烏龍茶用丙壺,不相混雜
茶壺每次運用后,壺身應擦拭清潔,壺內殘茶剩湯不必立刻倒棄,放一放也不要緊。這倒不是為了當時再飲,因為紫砂有肯定吸水性,殘茶留在壺內任其排匯,一朝一夕,能使壺身光澤古潤,當然,茶湯不能蛻變是前提。
具體說來,要注意幾個細節:在養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保證 紫砂壺的結構通透;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后再往壺里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 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紫砂 壺泡一段時間要有休息的時間,一般要晾干三五天,讓整個壺身(中間有氣孔結構)徹底干燥。
養壺是個細活,急燥不得,要有“鐵棒磨成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