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狀鑒別
鮮品:莖細長圓柱形,長15-25厘米或更長,粗0.4-0.66厘米。外表淡灰綠色。上部常可見殘存的花序醒。葉鞘膜質鞘頂部邊緣平截,通常低于上一環節,以致裸露一段環形、色略深的莖部,有時葉鞘頂部邊緣可超出上一莖節。質地柔韌或略堅脆,易折斷,斷而綠色,呈細顆粒粘質狀物。較新鮮品外表被灰白色葉鞘僅紋。無嗅、嚼之味淡,無渣或少渣,之后具強黏滯感。
(2)顯微鑒別
(新鮮莖橫切面直徑2.8-3.1毫米)呈圓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每2-3個波狀中夾有1個深波狀彎曲。角質層厚約6.5微米,有層紋;表應細胞1列,扁平,外壁及側壁稍增厚,木化,切向7.9-26.3微米,徑向4至8.4微米;皮下層有1-2列細胞壁稍厚。薄辟組織細胞大小近似,圍繞維管束的一圈細胞較小。其外緣嵌有細小薄壁細胞,有的含硅質體碎塊;管孔直徑至15.7微米,內側具1至2列纖維群,纖維直徑18.4微米,壁厚1.3-5.2微米。
(3)泡制鑒別
目前市場上與鐵皮石斛最容易混淆的楓斗是紫皮楓斗,兩者均無苦味,嚼之有黏滑感。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鐵皮楓斗熱水浸泡后湯色淡黃,節間長在2厘米以內,而紫皮楓斗熱水浸泡后湯色淡紫紅,節間長在2.5厘米以上。兩者的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差別,鐵皮楓斗是紫皮楓斗的5-10倍。
鮮品:莖細長圓柱形,長15-25厘米或更長,粗0.4-0.66厘米。外表淡灰綠色。上部常可見殘存的花序醒。葉鞘膜質鞘頂部邊緣平截,通常低于上一環節,以致裸露一段環形、色略深的莖部,有時葉鞘頂部邊緣可超出上一莖節。質地柔韌或略堅脆,易折斷,斷而綠色,呈細顆粒粘質狀物。較新鮮品外表被灰白色葉鞘僅紋。無嗅、嚼之味淡,無渣或少渣,之后具強黏滯感。
干品(鐵皮楓斗):本品為緊密環繞成彈簧狀團物,長1-1.4厘米,粗0.7-1厘米,每團3到5圈不等。呈暗黃綠色至金黃綠色,常可見殘留的葉鞘纖維。團狀物的一端常有根頭的殘留部分,有時并有須根殘留,長1-10毫米;另端或為莖的類端(“龍頭鳳尾”規格,但很少見)或為莖的切斷部分;即一端為根頭或莖頭,另一端為剪口者,稱“頭楓斗”或“尾楓斗”,但大多商品兩端均為莖的切斷部分,為“無頭無尾”楓部。莖粗2-4毫米,表面可見斜行的細皺紋;質堅實,略韌,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但不呈纖維狀。略具青草香氣;嚼之味淡,初有黏滑感,久之則有濃厚黏滯感。
(2)顯微鑒別
(新鮮莖橫切面直徑2.8-3.1毫米)呈圓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每2-3個波狀中夾有1個深波狀彎曲。角質層厚約6.5微米,有層紋;表應細胞1列,扁平,外壁及側壁稍增厚,木化,切向7.9-26.3微米,徑向4至8.4微米;皮下層有1-2列細胞壁稍厚。薄辟組織細胞大小近似,圍繞維管束的一圈細胞較小。其外緣嵌有細小薄壁細胞,有的含硅質體碎塊;管孔直徑至15.7微米,內側具1至2列纖維群,纖維直徑18.4微米,壁厚1.3-5.2微米。
(3)泡制鑒別
目前市場上與鐵皮石斛最容易混淆的楓斗是紫皮楓斗,兩者均無苦味,嚼之有黏滑感。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鐵皮楓斗熱水浸泡后湯色淡黃,節間長在2厘米以內,而紫皮楓斗熱水浸泡后湯色淡紫紅,節間長在2.5厘米以上。兩者的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差別,鐵皮楓斗是紫皮楓斗的5-10倍。
一種是鐵皮石斛鮮條辨別:鐵皮石斛鮮條長不超過35CM,短而粗,2-3年生的莖上有鐵汁滲出,膠質多,渣極少,有的幾乎無渣。比較容易辨別的。鐵皮石斛鮮條都很脆的,一折就段,斷面整齊,而紫皮水草都很難折斷,折斷后斷面參次不齊。
石斛楓斗之辨別:就拿松鶴堂霍山石斛來說吧,其特點是:顏色呈青黃色,青中帶黃。入口清香,幾乎無渣,粘度很大,有回甘。泡水沖泡8次后,石斛拿出來嚼,還是有膠質的。泡開后節長很短。
仿造鐵皮石斛,一般以紫皮冒充,特點是:顏色不是青黃,而是以黃為主,有偏青的,也有帶紫色的,比較明顯,其次,膠質少,幾乎無粘度,渣極多,無法吞服。稍有苦味。楓斗泡開后,很多楓斗都無節。
正宗的鐵皮石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圓柱型,高10-30厘米,粗3-8毫米。干后呈青灰色,葉紙質,長圓狀披針形。葉鞘下延時留一個環狀間隙,形成“黑節”。略具青草香氣,嚼之味淡,初有粘滑感,久之則有濃厚粘滯感。正宗鐵皮石斛加工后干品稱鐵皮楓斗,其藥效成分主要是石斛多糖、石斛堿和總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