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 含鞣質、沒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類和山柰素甙類等。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癰腫瘡癤。
地錦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莖纖細,近基部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葉對生,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齒,綠色或帶紅色,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杯狀聚傘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淡紅色,先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花期7~10月,果實7月后漸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邊、田間。除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產。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化學成分 含鞣質、沒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類和山柰素甙類等。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癰腫瘡癤。
地錦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莖纖細,近基部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葉對生,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齒,綠色或帶紅色,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杯狀聚傘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淡紅色,先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花期7~10月,果實7月后漸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邊、田間。除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產。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化學成分 含鞣質、沒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類和山柰素甙類等。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癰腫瘡癤。。。。。
地錦草全草藥用能祛風、解毒、利尿、止血、殺蟲、治赤痢,還可配制蛇藥;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者,可單用,或與茵陳、梔子等配伍,以清熱利濕退黃。地錦草也可用于癰疽惡瘡、跌打傷痛濕疹潰瘍、燒燙傷及毒蛇咬傷諸證,臨床多用鮮品搗爛外敷。
1、地錦草治臟毒赤白:地錦草采得后,洗,暴干,為末,米飲服5克。
2、地錦草治蛇咬傷:鮮地錦草搗敷。
3、治療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 加醋攪勻 取汁涂患處.
4、治細菌性痢疾:地錦草50克,鐵莧菜50克,鳳尾草50克。水煎服。
5、地錦草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10克,空心米飲下。
6、地錦草治纏腰蛇(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加醋攪勻,取汁涂患處。
7、地錦草治咽喉發炎腫痛:鮮地錦草五錢,咸酸甜草25克。搗爛絞汁,調蜜泡服。日服三次。
8、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鮮地錦草50克。水煎或調蜂蜜服。
9、地錦草治小便血淋:血風草,井水擂服。
10、治金瘡出血不止:血見愁草研爛涂之。
11、地錦草治牙齒出血:鮮地錦草,洗凈,煎湯漱口。
12、地錦草治奶汁不通:地錦草七錢。用公豬前蹄一只燉湯,以湯煎藥,去渣,對甜酒100克,溫服。
13、地錦草治小兒疳積:地錦全草10~15克。同雞肝一具或豬肝150克蒸熟,食肝及湯。
14、治癰瘡疔毒腫痛:鮮地錦草,洗凈,和酸飯粒、食鹽少許敷患處。
15、地錦草治婦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腌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服5~10克。
16、地錦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地錦草1000克。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7.5克,白酒送服。
17、治風瘡疥癬:血見愁草同滿江紅草搗末敷。
18、治臁瘡爛瘡:斑鳩窩為末外搽。
19、地錦草治項虎(對口瘡):鮮地錦草加醋少許,搗爛外敷。
20、治火眼:斑鳩窩熬水洗,或蒸豬肝食。
21、地錦草治跌打腫痛:鮮地錦草適量,同酒糟搗勻,略加面粉外敷。
22、治胃腸炎:鮮地錦草50`100克。水煎服。
23、地錦草治感冒咳嗽:鮮地錦草50克。水煎服。
24、治濕熱黃疸:地錦全草25~30克。水煎服。
25、地錦草治脾勞黃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蒼術各50克,甘草25克。為末,先以陳醋二碗入鍋,下皂礬200克,煎熬良久,下藥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湯下,一日二服。
地錦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莖纖細,近基部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葉對生,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齒,綠色或帶紅色,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杯狀聚傘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淡紅色,先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花期7~10月,果實7月后漸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邊、田間。除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產。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癰腫瘡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