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溫暖,喜光和干燥的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中生長良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地,向陽處。
百里香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原產于地中海地區,自從古代開始就被作為香料和藥物使用,百里香的香味在開花時節最為濃郁。百里香主要生長在熱帶氣候條件下,溫帶地區也有一年生的百里香。百里香植株高度為1.2~3.6米,大約有60個品種,包括野生百里香和檸檬香型百里香等。百里香,為歐洲烹飪常用香料,味道辛香,用來加在燉肉、蛋或湯中。應該盡早加入,以使其充分釋放香氣。歐洲傳統上認為百里香象征勇氣,所以中世紀經常用它贈給出征的騎士。在中國稱為地椒、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等,產于西北地區。尤以寧夏南部山區較為集中,當地人在端午節之時集中采摘晾曬儲存,或用鍋暴炒至干。等六月炎熱到來之時沖茶 解渴,被稱為上品。元朝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用百里香加入駝峰駝蹄調味。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百里香原產于南歐,被作為一種美食的香料而廣泛種植。
百里香屬 (Thymus) 是唇形科下的一屬,包括大約350種多年生的芳香草本植物。最高約38厘米,生長在歐洲、北非和亞洲。
一般是莖部窄細的常綠植物,亞灌木;莖木質且多分枝;葉中度綠色,數量多,小而尖,小葉(4-20毫米長)對生,全緣,呈橢圓形,有濃郁的香味,可混合其他草藥作香料;花頂簇生;花萼不規則:上緣分三瓣,下緣裂開;花冠管狀,4-10毫米長,呈白色、粉色或紫色;根濃密,呈灰褐色。多年生草本, 種子發芽時間12-20天, 成熟時間90-100天,花期夏天。葉子為輪生,巧妙地生長在莖上,自上而下俯視,宛如一朵朵翠綠的鮮花。花很小,萼片呈綠色,而花冠卻是最典雅的紫色和白色,花瓣的形狀猶如美人的半片櫻唇,嬌俏的生在繁密的綠葉之間。
百里香半灌木。莖多數,匍匐或上升;不育枝從莖的末端或基部生出,匍匐或上升,被短柔毛;花枝高(1.5)2-10厘米,在花序下密被向下曲或稍平展的疏柔毛,下部毛變短而疏,具2-4葉對,基部有脫落的先出葉。葉為卵圓形,長4-10毫米,寬2-4.5毫米,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全緣或稀有1-2對小鋸齒,兩面無毛,側脈2-3對,在下面微突起,腺點多少有些明顯,葉柄明顯,靠下部的葉柄長約為葉片1/2,在上部則較短;苞葉與葉同形,邊緣在下部1/3具緣毛。花序頭狀,多花或少花,花具短梗。花萼管狀鐘形或狹鐘形,長4-4.5毫米,下部被疏柔毛,上部近無毛,下唇較上唇長或與上唇近相等,上唇齒短,齒不超過上唇全長1/3,三角形,具緣毛或無毛。花冠紫紅、紫或淡紫、粉紅色,長6.5-8毫米,被疏短柔毛,冠筒伸長,長4-5毫米,向上稍增大。小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壓扁狀,光滑。花期7-8月。
百里香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原產于地中海地區,自從古代開始就被作為香料和藥物使用,百里香的香味在開花時節最為濃郁。百里香主要生長在熱帶氣候條件下,溫帶地區也有一年生的百里香。百里香植株高度為1.2~3.6米,大約有60個品種,包括野生百里香和檸檬香型百里香等。
習性:喜溫暖,喜光和干燥的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中生長良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地,向陽處。
百里香植株比較低矮,具有沿著地表面生長的匍匐莖,近水平伸展。莖上的不定芽能萌發出很多根系,能形成很強大的根系網,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由于百里香具有突出的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蟲能力以及生長快速、花量大、花期長、具愉悅的香味等特性,它已成為城市園林綠化中不可多得的優良地被植物,并因其較強抗逆性、廣泛生態多樣性及克隆生長特性,在許多土壤退化嚴重的生境脆弱地區可形成自然的優勢植物種或單優群體,在荒漠化群落組成及生態演替中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