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DVB-T標準
DVB-T標準采用的大量導頻信號插入和保護間隔技術使得系統具有較強的多徑反射適應能力,在密集的樓群中也能良好接收,除能夠移動接收外,還可建立單頻網,適合于信號有屏蔽的山區。另外,歐洲系統還對載波數目、保護間隔長度和調制星座數目等參數進行組合,形成了多種傳輸模式供使用者選擇。但歐洲標準也存在缺陷:①頻帶損失嚴重;②即使防止了大量導頻信號,對信道估計仍是不足;③在交織深度、抗脈沖噪聲干擾及信道編碼等方面的性能存在明顯不足;④覆蓋面較小。
美國ATSC標準
美國于1996年12月24日決定采用以HDTV為基礎的ATSC作為美國國家數字電視標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決定用9年時間完成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歷史性過渡。
ATSC標準具備噪聲門限低(接近于14.9dB的理論值)、傳輸容量大(6MHz帶寬傳輸19.3Mbps)、傳輸遠、覆蓋范圍廣和接收方案易實現等主要技術優勢。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對付強多徑和快速變化的動態多徑,造成某些環境中固定接收不穩定以及不支持移動接收。
日本ISDB-T標準
日本于1996年開始啟動自主的數字電視標準研發項目,在歐洲COFDM技術的基礎上,增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形成ISDB-T地面數字廣播傳輸標準,于1995年7月在日本電氣通信技術審議會上通過。2001年,該標準正式被ITU接受為世界第3個數字電視傳輸國際標準。
1、美國數字電視標準ATSC 美國地面電視廣播迄今仍占其電視業務的一半以上,因此,美國在發展高清晰度電視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地面廣播網進行傳播,并提出了以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為基礎的標準-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進電視制式委員會)。美國HDTV地面廣播頻道的帶寬為6MHZ,調制采用8VSB。預計美國的衛星廣播電視會采用QPSK調制,有線電視會采用QAM或VSB調制。 ATSC數字電視標準由四個分離的層級組成,層級之間有清晰的界面。最高為圖像層,確定圖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陣列、幅型比和幀頻。接著是圖像壓縮層,采用MPEG-2壓縮標準。再下來是系統復用層,特定的數據被納入不同的壓縮包中,采用MPEG-2壓縮標準。最后是傳輸層,確定數據傳輸的調制和信道編碼方案。對于地面廣播系統,采用Zenith公司開發的8-VSB傳輸模式,在6MHz地面廣播頻道上可實現19.3Mb/s的傳輸速率。該標準也包含適合有線電視系統高數據率的16-VSB傳輸模式,可在6MHz有線電視信道中實現38.6Mb/s的傳輸速率。 下面兩層共同承擔普通數據的傳輸。上面兩層確定在普通數據傳輸基礎上運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還確定ATSC標準支持的具體圖像格式,共有18種(HDTV 6種、SDTV 12種),其中14種采用逐行掃描方式。 在6種HDTV格式中,因為1920×1080格式不適合在6MHz信道內以60幀/秒進行逐行掃描,故以隔行掃描取代之。SDTV的640×480圖像格式與計算機的VGA格式相同,保證了與計算機的適用性。在12種SDTV格式中,有9種采用逐行掃描,保留3種為隔行掃描方式以適應現有的視頻系統。 另外,ATSC還開發并通過了可為采用50Hz幀頻的國家使用的另行標準。HDTV格式的象素陣列相同,但幀頻為25Hz和50Hz;SDTV格式的垂直分辨率為576行,水平分辨率則不同;也包含352×288格式,適應必要的窗口設置。
數字電視是指音視頻信號從編輯、制作到信道傳輸直至接收和處理均采用數字技術的電視系統。依據其信息處理、傳輸能力,數字電視系統一般可分為標準清晰度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