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有很多網友對我們的上海裝修網小編反映道,按照現在各自的樓盤的戶型圖,分別將居室的客廳、主臥、次臥、客臥、玄關、廚房、衛生間、陽臺相加計算出使用面積,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來最低只有62%的得房率。而現在住宅公布的得房率都在70%以上。上海樓盤專家稱:在一般的情況下純板樓得房率最高,其中就能夠接近到80%,板塔混合的住宅樓通常為75%左右,純塔樓在73%左右。對于那一些上海居民購買自住房的人來說,這中間近10個百分點的差額,將會直接影響到十幾萬元的房款是否蒸發。按照上海裝修論壇網友算法,同一上海房產開發商在不同項目上提供的另外8種戶型,沒有一個達到70%,只有一種兩居室戶型的得房率為71%。
上海房地產專家表示,上海房產開發商所說的得房率是指建筑面積減去公攤面積,再除以建筑面積得出的數據。建筑面積減去公攤面積得到的是套內建筑面積,而非市民測算的套,刨去建筑內墻外墻以外、能夠鋪設地毯、可供使用的面積。但實際得房率的算法,則是要將這些墻所占的面積計算在套內建筑面積以內。
在2014年的1-5月,上海市套型建筑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占比近九成。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宅銷售336.31萬平方米,增長16%;90-144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銷售204.29萬平方米,下降26.2%
據業內分析報告,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307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3.7%,同比上漲10.6%??梢?,5月份市場成交價格并未出現明顯下跌。在一線城市中,上海、廣州漲幅最明顯。
近日綠城卻以“20周年,感恩回饋老業主”名義,向老業主贈送總金額價值達300億元的優居優享卡,此舉被認為有“變相”降價的嫌疑。據業內人士分析,對以高端項目為主的綠城來說,這些面值可能連一個點的折扣都不到。
"高得房率不難找"、"得房率80%-90%"、"得房率百分百你懂的"等等字眼屢現開發商各種項目廣告中。開發商賺錢的思路不一樣,有些不想做太多社區用房,就會把這部分面積控制在最低限度,會所、休閑等空間也不會考慮,最終這個樓盤雖然符合規范,得房率也高,但是沒什么品質、檔次不高。
在市場冷淡時期,房產開發商通常難以銷售的項目用“高得房率”“特價房 (論壇)”當作噱頭拿出來銷售,既可以吸引人氣,也可以將手中難賣的房子賣出去。
房屋使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房屋使用率又稱得房率,就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從通常的情況來說來說,房屋得房率普遍在78%~80%。住宅使用率最高的有98%,獨棟別墅 (論壇)是100%,低的時候也有到72%~73%。40、50年產權房的得房率就很低,甚至低至55%。有的小區,不同樓的得房率是不一樣的,但是同一棟樓得房率是一樣的。
有相關人士稱,得房率往往跟小區的相關配套聯系在一起,樓梯的寬度、公共走道、電梯的數量等,如果得房率特別高,只能說明房屋的配套不太好。得房率多高最合適,這沒有固定的標準,主要涉及兩個重要的方面:小區內的配套公用設施以及套型本身。
業內人士提到,小區配套在地塊開發的時候有規劃控制文本,這個控制文本給出了這個小區需要配套的最低面積比率(如社區用房、物業用房、物業經營用房等),開發商在應對這個比率的時候有自己的對策,有些開發商想開發一個檔次高、配套齊、舒適的小區,就會做比較大的會所、休閑等公用的建筑,這些面積肯定超過規劃控制的低限,最終這個小區總的住宅面積占的比率可能會略低一些,公攤的會高一些,但是小區整體檔次高了、品質提升了,一樣是好樓盤。
得房率計算方法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