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的施工
⑴、瀝青透層油:
透層瀝青在已建成的石灰粉煤灰砂礫上灑布,主要材料為慢裂的灑布型陽離子或陰離子乳化瀝青(PC-2或PA-2)及粒徑為0.5-1.0cm的石屑。
透層瀝青采用瀝青灑布車噴灑,用量為1.0L/m2,灑布要求均勻,不產生滑移和流淌。當有遺漏時,采用人工補灑。澆灑透層瀝青后,宜立即灑石屑或粗砂,用量為3m3/1000m2。然后用6-8T的鋼筒式壓路機碾壓一遍。
灑布之后,保證24小時內不得擾動,使瀝青充分滲透到基層中。
⑵、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工藝:
①、準備工作:
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二臺攤鋪機,兩側為基準線,中置鋁梁的方式進行攤鋪作業。兩機相距10m左右。
先對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施工將切實做好基層驗收、技術準備、人員組織、設備組織、作業準備、混合料運輸、混合料攤鋪和碾壓、底基層驗收這八個環節。
基層和瀝青混凝土底面層的各項指針都必須滿足所使用規范的要求。瀝青混凝土面層平整度、厚度必須嚴格滿足設計要求為上面層施工打下良好基礎。
a、材料準備:施工使用的瀝青混合料必須按照要求申報使用許可,如改變已批準的混合料配比,則需重新申報。
b、人員準備:攤鋪實驗段之前,在駐地監理辦和現場指揮在場的情況下匯報施工方案并召開技術交底會,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技術要求,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并在駐地辦批準下進行施工。
試驗段后,召開技術總結會,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進一步完善施工工藝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進行全面施工。
現場指揮和整體工作協調;現場輸導、安全及車輛調配;現場施工、跟機作業及準備工作;看護基準線設備、調控寬度和油邊調控攤鋪石的高程、厚度和橫坡度;測量溫度、組織碾壓及試驗檢測等工作將配備專人負責。
現場施工技術人員4人,施工班組20人,安全員3名。
c、機械準備:參加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的機械設備必須處于完好狀態,備份施工機械及水車,加油車和裝載機等輔助機械與施工密切配合,做到隨叫隨到。
各種作業機械嚴禁有漏油現象,維護和保養機械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壞。
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時,將使用作業機具如下表:
機械名稱 ??型 ?? ??號 ??數量 ??用途
攤鋪機 ??ABG423 ??2臺 ??攤鋪
鋼輪壓路機 ??DD110 ??2臺 ??初壓
鋼輪壓路機 ??DD130 ??2臺 ??復壓、終壓
水車 ??5T ??1臺 ??加水
其它 ??燒火車、烙鐵、平耙、篩子、方锨、靠尺、手推車
d、檢測儀器準備:檢測儀器配備主要有直尺、紅外線測溫度計、平整度儀等。在施工作業前作全面檢查,并經調試證明處于性能良好狀態。
e、確定作業面: ??作業準備在施工瀝青混凝土面層前先確定好其作業面,以使施工能連續進行,并組織人員:
熟悉作業面的高程,縱橫坡、超高、加寬等技術參數。
了解基層施工中的問題,并確定相應的補救措施。
標劃施工大樣線,對調控點、變坡點等特殊點和攤鋪機的行車線與分車線都必須有明顯標識。
施工前由施工技術人員依據道路每5米一個橫斷面在兩側做出標記,并注明相應樁號。
隨后在兩側平石上將基準線固定,安裝完畢后,設專人看護。首先對下承層進行全面自檢,按照規范要求對密實度、平整度、高度、密實度、厚度、橫坡、縱坡等進行全面檢測,自檢合格后報驗驗收,同時設點做為以后路面各層檢測的固定點位。
驗收通過后,進行下一步工序。
②、瀝青混合料生產、運輸和卸料監督:
瀝青混凝土的生產和運輸首先由我項目部委托試驗室控制瀝青的生產質量,按規范要求完成各種室內試驗,并及時將結果向監理人員反饋,未經監理人員同意不能調整配合比,嚴禁手動放料。
專人負責測量料溫和察看外觀質量,以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中。其次,熱拌瀝青混合料
1、碾壓瀝青混凝土施工澆筑前,先在已壓實的大壩心墻瀝青混凝土固化層表面鉆1cm深小孔,然后將溫度計插入該小孔中,測量所述固化層表面以下1cm處的溫度數值,該溫度數值在10秒鐘內的變化量不大于0.2℃時,讀取并記錄該溫度數值為T1;2、再用溫度計測量將要卸下的熱瀝青混凝土溫度,該溫度值在5秒內的變化量不大于0.2℃時,讀取并記錄該溫度值為T2,或用紅外測溫儀對準熱瀝青混凝土表面,測量5秒,讀取并記錄其溫度值為T2;3、然后再測量環境溫度值,根據以下Δt取值范圍要求,設定Δt值,并將前述采集的T1和T2值,代入下列中,即可計算出碾壓瀝青混凝土結合面最高溫度值T;T=1/2(T1+T2)-Δt-10 ;其中T:結合面最高溫度(℃); T1:固化層表面以下1cm處的溫度(℃);T2:新澆筑熱瀝青混凝土溫度(℃);Δt:溫度損失(℃),其和現場環境密切相關,變幅較大,根據大量溫度監測結果,Δt取值如下:1℃~5℃,其中:大氣環境溫度小于?10℃時,Δt=5;大氣環境溫度在?10℃~0℃時,Δt=4;大氣環境溫度在0℃~10℃時,Δt=3;大氣環境溫度在10℃~20℃時,Δt=2;大氣環境溫度大于20℃時,Δt=1;這個T值若大于瀝青軟化點溫度,則可認為大壩心墻瀝青混凝土結合面的結合質量可以,繼續攤鋪瀝青混凝土進行施工即可;反之,則需要去掉剛攤鋪的瀝青混凝土層,重復上述步驟進行瀝青混凝土的澆注施工。
最初采用瀝青混凝土心墻施工時使用的是模板技術,就是向支撐好的模板中填充基本上不含水的礫石料,然后將熱瀝青注入,達到心墻體積的30%~40%為止。但該技術工程造價較高,而且填注空隙率難以掌握,而心墻的不透水性也難達到設計要求。俄羅斯專家對3座壩高140m的大型堆石壩的施工中,提出了另一種瀝青混凝土心墻的施工方法。將高濃瀝青(從10%到14%)的瀝青混凝土澆注到高1m的鋼模板中,當瀝青剛剛凝固,將鋼模板拆除,這時開始填鋪心墻兩側的過濾層。這種澆注瀝青混凝土方法,無需專門的施工機械。由于是分層澆注的瀝青混凝土心墻,對修建在較深的地基上的填筑壩是適宜的,因為這類壩基會引起不均勻沉陷和壩體內變位。
牙塘水庫采用HB20型拌和機,該設備是道路通用瀝青混凝土拌和機,加二次強制拌和機進行礦粉的加入和拌和。實際生產能力5~7m3/h。
2瀝青混凝土的運輸
瀝青混凝土的運輸直接關系到心墻的質量。混凝土出拌和系統時的溫度必須在150 ℃左右,不應高于175 ℃,否則就會造成瀝青老化影響防滲質量。如果溫度太低,將造成瀝青入倉困難,難以碾壓密實,同樣影響防滲效果。拌和機易盡量建在離大壩較近的地方。如果因地型條件影響不得不建在較遠的地方,必須對運輸車輛進行保溫。牙塘水庫拌和機距離壩心墻約1km,該壩海拔高程為1 513m,在夏季的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基本上不存在問題,但在冬季就需要保溫,常規的辦法就是在運輸車輛上包一加厚層保溫帳蓬布。在混凝土入倉后進行溫度檢驗,當溫度不低于130 ℃時即可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