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易定瓷器是正宗的定窯產地瓷器。定窯瓷器是指除易定瓷器以外各地窯口生產的定器
區別如下:
1、“易定”瓷的紫色釉(雪青色)是紅、藍礦物調劑燒制的紫色釉,是北宋首創,后朝再也見不到此種紫色。
2、 定窯瓷器的胎骨較薄而且精細,顏色潔凈,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為白色,釉質堅密光潤。定窯瓷器的白釉多閃黃,故有“粉定”之稱,釉面偶爾還有垂釉的現象,由此又有了“淚釉”的別稱。宋代定窯瓷器常見的器型以碗、盤、瓶、碟、盒和枕為多,罐、爐等器形則比較少。
3、“易定”瓷的釉色與本朝官服顏色同步。紫色是三品以上官員,紅、朱、緋色是三品至下五品,五品以下至九品是藍、綠色。
4、定窯瓷器的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北宋早期的定窯刻花,構圖、紋樣都比較簡單,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具有淺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窯的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
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定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以生產白瓷而馳名。定窯瓷器多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醬釉、褐釉、綠釉等品種。定窯白瓷的馳名始于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于唐代。
一、要有玉質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質效應,以有玉質感的為上品,特別是作為宮廷燒造的瓷品,更是必須要燒出玉質感來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無論是白定,還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無玉質感?真品應是釉水瑩潤,富有靈動之氣,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燒造溫度等不易掌握,很難燒出玉質感來。一般都是氣韻呆滯、釉色蒼白,無玉質感可言。個別能燒出玉質感來,但常見色彩顯新,有火爆之感。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窯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妝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為白中閃黃,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謂的“象牙白”色。少數質差的釉為白中微閃灰黃。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狀,因為施釉較薄,所以薄處能隱約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處可見積釉呈淺淺的黃綠色。積釉處氣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這也是一個鑒識時要注意的要點。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窯特定的燒成氣氛,故難以燒出“象牙白”的釉色來。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黃,在器物折腰處也難見淺黃綠色。 三、要見“竹絲刷痕”。定窯的制胎工藝中,在胎半干之時,有用竹絲刷子旋修這一道工藝,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絲刷痕”。定窯因為施釉較薄,燒成后,在釉薄處透過釉面就隱約可見竹絲修胎所留下的刷痕。這是定窯瓷的一個基本特征之一,在鑒識時必須特別留意。仿品中常不見這種“竹絲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夠自然,據此可以鑒別。 四、釉面常見“蠟淚痕”。這種“淚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勻,入燒時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蠟淚狀凸起,球面下部呈淺水綠色。這種“淚痕”只出現在盤碗的外部。有否“淚痕”也成為鑒識是否北定的一個基本特征。當然,不是每一個定窯瓷都有“淚痕”,但有“淚痕”比沒有“淚痕”的要容易確認。一般的仿品是較難做出這種“淚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