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保持結構物兩側的土體、物料有一定高差的結構稱為支擋結構。支承路堤填土或山坡土體,防止填土或土體變形失穩,而承受側向土壓力的建筑物稱為擋土墻。
支擋結構在各種土建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鐵路、公路工程中可以用于支承路堤或路塹邊坡、隧道洞口、支承橋臺臺后填土,以減少土石方量和占地面積,防止水流沖刷路基,并經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水利、港灣工程中支擋河岸及水閘的岸墻;民用與工業建筑中的地下連續墻等。隨著大量土木工程在地形復雜地區的興建,支擋結構愈加顯得重要。支擋結構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經濟效益及安全。
擋土墻各部位的名稱如圖10-1所示,墻身靠填土(或山體)一側稱為墻背,大部分外露的一側稱為墻面(或墻胸),墻的頂面部分稱為墻頂,墻的底面部分稱為墻底,墻背與墻底的交線稱為墻踵,墻面與墻底的交線稱為墻趾。墻背與豎直面的夾角稱為墻背傾角,一般用表示,墻踵到墻頂的垂直距離稱為墻高,用H表示。
擋土墻的類型劃分方法很多,根據墻體自身的剛度可將其分為柔性擋土墻和剛性擋土墻;根據擋土墻的結構形式可將其分為重力式(包括衡重式)擋土墻和輕型擋土墻;根據擋土墻在路基橫斷面上的位置可分為:路塹擋土墻、路肩擋土墻、路堤擋土墻、山坡擋土墻、抗滑擋土墻、站臺擋土墻等;根據建筑材料可分為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擋土墻等;根據所處的環境條件可分為一般地區擋土墻、浸水地區擋土墻與地震地區擋土墻等。
衡重式路肩擋土墻的施工方案:一般凍結深度小于1m時埋深1m即可,凍結深度大于1m時一般取1.25m。然后根據確定的擋墻尺寸和地基承載力,C,φ值,基地摩擦力的資料進行擋土墻驗算。重力式擋土墻,指的是依靠墻身自重抵抗土體側壓力的擋土墻。重力式擋土墻可用塊石、片石、混凝土預制塊作為砌體,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進行整體澆筑。
施工方案
1、測量放樣 依據設計圖紙,用全站儀準確放樣出基礎的四個角點坐標,測定出擋土墻的基座主軸線和起訖點及沉降縫位置。測出原地面的高程,通過基底高程計算出放坡線,用石灰將開挖邊線標出。并將擋墻的定位樁移至距基坑1m遠處的龍門板上,在龍門板上掛小圓釘確定。放樣后要請監理工程師驗收。
2、基槽挖土方 本工程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挖機及人工配合進行開挖。挖基施工分段進行,先測量放線,定出開挖中線及邊線,起點及終點,設立樁標,注明高程及開挖深度,用1m3反鏟挖掘機開挖,多余的土方裝車外運棄土場。距設計基底高程15cm時停止機械作業,基底采用人工修整,以防止基底持力層被破壞,基底的傾斜采用人工開挖,不能超挖補填,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排水溝及集水抗進行施工排水,保證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基坑開挖至設計高程時,立即進行基底承載力試驗,合格后盡快組織施工。防止被被雨水浸泡。
3、基礎砌筑 砌筑前應將石料表面清理干凈,提前1小時用水濕潤,防止砂漿水分的損失,在基坑內外兩側立坡度架,掛線,逐層砌筑,按要求10m設一個沉降縫,第一層砌筑時,石塊要大面朝下,并坐漿砌筑?;A施工完畢后立即進行回填并分層夯實,以免積水滲入基底。墻趾處加回填壓實度不小于90%。
4、墻身砌筑 砌筑前按設計進行放樣,立好坡度架,掛橫線采用分層擠漿法砌筑,各工作層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較大的片石使用于下層且大面朝下,砌筑時選取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