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一個通俗的解釋 ??
如果你手中有100股甲股票的認購權證,行權日是8月1日。行權價格是5元。就是說,到8月1日這天,你有資格用5元/股的價格買該股票100股。 ??
如果到了這天,該股的市場價是8元,別人買100股要花800元,而你這天則可以用500元就買100股,假如當初你買入權證時每股權證0.50元,那么你一共花了550元,你當然合算了。如果你真買,這個行為就叫行權。 ??
但是如果到了這天,該股的市場價是4元,你當然不會用5元/股的價格買,那么你手里的100股認購權證就是廢紙。你肯定選擇放棄行權了。 ??
上面說的是認購權證。 ??
認沽權證和這個正相反,它是給你到那天用某個價格賣該股票的權利。例如,你的權證規(guī)定到那天可以按10元/股賣。如果那天該股的市場價是7元,別人賣100股得700元,你賣100股得1000元,你當然樂意了。但是如果該股那天市場價每股13元,你還會按給你的權利每股只賣10元嗎?你肯定不會這樣傻吧? ??
所以,當行權的日期越來越近的時候,這個權證是否是廢紙,還是有用,很容易能估計出來。因為如果你原來沒有權證而要買權證,是要花錢的,你要考慮一下,你是否會買一張廢紙?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窩輪是買入或賣出相關資產的權利,買入的權利稱為“認購證”(call),賣出的權利稱為“認沽證”(put)。
如果投資者看好相關資產的后市表現,應買入認購證。當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高于行使價時,理論上投資者可以用行使價買入相關資產,然后在市場上以市價賣出以賺取差價。由于窩輪均以現金結算,投資者將收取結算價與行使價之間的現金差額。反之,如果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低于行使價,窩輪便沒有價值,投資者將損失其購買窩輪的成本。
如果投資者看淡相關資產的后市表現,便應買入認沽證。當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低于行使價時,理論上投資者可以從市場上買入相關資產,然后以行使價賣給發(fā)行人,從中賺取差價。在實際交易中,投資者將收取行使價與結算價之間的現金差額。但如果相關資產價格高于行使價,投資者將損失其購買窩輪的成本。
以上的獲利模式是假設投資者持有窩輪至到期日。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低買高賣來獲利,這點與買賣股票沒有太大分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謝謝您,望采納
第一,所持有“正股+權證”的組合的風險不同。由于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隨著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
第二,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不同。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yè)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
第三,到期價值不同。由于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于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于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買進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而對于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準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后,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盡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