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學會判斷瓷器的新與古.當然,判斷新瓷與古董的方面很多,如胎土釉質 器型 彩料畫風等許多方面都是必須考察的重要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看包漿.而包漿又是通過光線來顯示的.因此,瓷器表面有無包漿與是實光還是虛光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由于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質釉層釉面,使釉面之光現(xiàn)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們往往根據(jù)其不同的性狀,將實光稱之為寶光蘇光 蛤蜊光 木納光等等;將虛光稱之為火光賊光等等.包漿是瓷器隨著年代沉積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件瓷器既是無人去動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后,自然也會虛光退去,實光顯現(xiàn).造假者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使釉面虛光減弱,但他造不出包漿.可見學會看包漿是何等的重要.但由于各種瓷器釉面的千差萬別,用肉眼看包漿往往判斷不準.怎么辦?我想每個人都會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解決的辦法.我的辦法是用側光放大鏡對焦觀察.即用20倍燈光放大鏡觀察釉面時,你會發(fā)現(xiàn)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會有一處亮點.你將手中的放大鏡調整到亮點光焦與視線三點成一線,然后慢慢調整三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發(fā)現(xiàn),新瓷的釉面猶如一層金屬膜,將光線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無變化的耀眼強光,或者形成一層絞絲狀強光;而古瓷就會光線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織、山巒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這樣長期觀察,你就會學會準確把握釉面包漿的深淺.還有可以通過大量的照象觀察去總結把握包漿的經(jīng)驗.
清代無論在器形或種類方面均顯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chuàng)新之作獨樹一幟。琢器中如琵琶尊、馬蹄尊、象腿尊、鳳尾尊、觀音尊、太白尊、蘋果尊、杏葉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載、柳葉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chuàng)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如雙陸尊、三羊尊、虬耳尊、鹿頭尊、絡子尊、牛頭尊、蒜口綬帶如意尊、撇口橄欖瓶、太白壇、菊瓣盤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及永、成瓷器不僅胎釉、紋飾維妙維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轉帶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書式金鐘罩等。這一時期無論創(chuàng)新、仿古都達到了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后,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見有創(chuàng)新之作。造型從精美蛻變?yōu)榇直浚阎饾u失去前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qū)別并不顯著,以后漸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tǒng)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