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丹頂鶴頭上的“丹頂”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劇毒物質,稱為“鶴頂紅”或“丹毒”,一旦入口,便會致人于死地,無可救藥。據說皇帝在處死大臣時,就是在所賜酒中放入“丹毒”。大臣們也都置“鶴頂紅”于朝珠中,以便急難時服以自盡。在武俠小說中,武林中人常用這種劇毒之物來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領。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
丹頂鶴體態高雅,舞姿優美,鳴聲如笛,富有音韻,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我國古代詩歌、繪畫等藝術作品中,對它的矯美形態,無不交口稱贊。因此而得名。
丹頂鶴的幼鳥是沒有“丹頂”的,只有達到性成熟后,“丹頂”才會出現,因此完全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垂體前葉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結果。對于季節來說,春季時發情時紅色區域較大,而且色彩鮮艷;冬季則較小。對于情緒來說,輕松時紅色區域較大,色澤鮮艷;恐懼時則較小。對于身體狀況來說,健康時紅色區域較大;生病時則縮小,而且色彩明顯暗淡,其表面還略顯白色。當丹頂鶴死亡后,其“丹頂”就會漸漸褪去紅色。
有人曾經做過試驗,在小動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頂鶴的“丹頂”的細屑。小動物們吃了以后并沒有什么異常的反應,這至少說明了“丹頂”并沒有劇毒。那么,古人所說的“丹毒”或“鶴頂紅”到底是什么物質呢?其實這些東西就是砒霜,即不純的三氧化二砷,呈紅色,又叫紅礬,有劇毒,“鶴頂紅”不過是古時候對砒霜的一個隱晦的說法而已。
也常在小說中出現,但查閱所有書籍,都沒有這個條目,鶴有鶴肉、鶴骨和鶴腦可入藥,但都無毒,而且都是滋補增益的藥。比方鶴腦,可增強目力,使人夜能見物。鶴頂紅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說鶴頂紅其實是紅信石。紅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為紅信石是紅色的就用了鶴頂紅這個名字,傳說古時為官者將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時用來自殺,方為可信。砷進入人體后,會和蛋白質的硫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斷細胞內氧化供能的途徑,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氫氰酸的作用機理類似。
孔雀膽也是傳說中的毒藥!沒有實物!
天然砒霜
化學成分As2 O3,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 單晶晶形為八面體,也有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星狀、皮殼狀、毛發狀、土狀、鐘乳狀。白色有時帶天藍、黃、紅色調,也有無色,條痕白色或淡黃。玻璃至金剛光澤,亦有油脂、絲絹光澤。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性脆,溶于水,有劇毒。
你好,古董中有鶴頂紅一款,其物寬僅寸余,外紅內黃,質地似象牙而更細致,多作為各種小雕飾,允為古玩中的奇珍。這當然不是傳說中牽機斷腸的毒藥,也不可能是丹頂鶴(japanese crane,grus japanensis)的頭頂部分,但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此物今日不經見,但數百年前的中國人并不陌生,史料中恒稱為“鶴頂”,實為一種目前已瀕臨絕種鳥類的頭胄部分。 這種鳥今多稱為盔犀鳥。
原產東亞熱帶雨林的盔犀鳥,因頭胄質地堅實美觀,而為人獵捕制成工藝品,并曾以進貢及貿易等方式傳入中國,名之為鶴頂。鶴頂在元代已入中國,但廣為國人所知則是鄭和下西洋之后。因出產國多以為貢物,故典制不僅在貢國下列出,且還規定了正式的回賜價格。朝廷的官員多用于制杯、腰帶等以資賞玩。明中葉后國力漸漸減弱,出產國不再進貢,因此鶴頂紅逐漸變,因而更加貴重;至清初實施海禁政策,與產地貿易斷絕,在中國遂至絕響。但因只見制成品而未睹活物,明人記述中有很多是憑成品猜測而出錯的。
自古以來,丹頂鶴頭上的“丹頂”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劇毒物質,稱為“鶴頂紅”或“丹毒”,一旦入口,便會致人于死地,無可救藥。據說皇帝在處死大臣時,就是在所賜酒中放入“丹毒”。大臣們也都置“鶴頂紅”于朝珠中,以便急難時服以自盡。在武俠小說中,武林中人常用這種劇毒之物來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領。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 丹頂鶴體態高雅,舞姿優美,鳴聲如笛,富有音韻,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我國古代詩歌、繪畫等藝術作品中,對它的矯美形態,無不交口稱贊。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