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灰比過大科學實驗證明:常用的水泥在進行水化反應時,所需要的水量約為水泥質量的25%,即水泥砂漿的水灰比為0.25左右。這樣小的水灰比,雖然能滿足水化反應的用水量,但在施工中是非常困難的。為保證施工的流動性,水灰比往往在0.40-0.60范圍內。但是,水灰比與水泥地面的強度成反比,如果用水量過大,不僅會大降低水泥地面面層的強度,而且還會造成砂漿泌水,進一步降低水泥地面表面的強度,由此就會出現水泥地面起灰起砂的問題。
2、施工工序不當由于不了解水泥凝結硬化的基本原理,水泥地面壓光工序安排不適當,以及底層過干或過濕等,造成水泥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晚。工程實踐表明,如果壓光過早,水泥水化反應剛剛開始,凝膠尚未全部形成,砂漿中的游離水比較多,雖然經過壓光,表面仍會出現一層水,這樣將嚴重降低水泥地面的強度和抗磨性;如果壓光過晚,水泥已經終凝,不但無法消除面層表面的毛細孔及抹痕,而且會擾動已經硬化的表面,也將大幅度降低水泥地面的強度和抗磨性能。
3、養護不適當水泥經過初凝和終凝進入硬化階段,這是水泥水化反應激烈進行的階段。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隨著水化反應的不斷深入,水泥地面的強度不斷提高。在水泥地面完工后,如果不養護或養護不當,必然會影響水泥地面的硬化速度。如果養護溫度或濕度過低,水泥的水化反應就會減緩速度,嚴重時甚至停止硬化,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如果水泥地面尚未達到終凝就澆水養護,也會使面層出現脫皮、起灰起砂等質量問題。
樓地面起砂一般是由于以下的原因造成的:施工、人員方面:砂漿攪拌不均勻,砂漿配合比掌握不好導致水泥用量少,施工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壓光次數不夠,抹壓不實,施工完成后,養護不及時,人員過早在上面活動。養護時間不夠。材料方面:水泥不合格,水泥存放時間過長,河砂過細,河砂含泥量過大等。
要防止地面起砂就要從上面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在選材上就要嚴格把關,根據研究表明,使用礦渣水泥比較容易出現起砂現象,因此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水泥,最好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最好使用42.5的。采用潔凈的中粗砂,河砂使用前要過篩。配合比控制在1:2比較好。水泥用量也不能太大,太大了樓地面容易出現龜裂現象。
水泥水化是所需的水很少,但在為了獲得施工操作所需的各易性,一般要多用水的,這多余的水在后期是要蒸發掉的,水分蒸發后會在水泥砂漿中留下空隙,如果水量不大,待水分蒸發后,在砂漿中留下的空隙不大,對砂漿強度影響不大,但是水分多時,則會嚴重降低砂漿強度,從而引起起砂。因此控制好用水量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使砂漿處于一種半硬狀態為最好,觀察水泥砂漿的稠度以可用手抓捏水泥砂漿,剛好不從手中滑掉為最好,夏天施工時可以稍稀一點,冬季施工時就適當稠一些。
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1,水泥、石灰和水的分量比例過大,就是在施工中,水的量過大了,這樣會降低水泥地面面層的強度,而且還造成水泥砂漿滲水,進一步降低了水泥地面表面的強度,導致出現水泥地面起砂的問題。
2,水泥和石灰的質量存在問題,使用不合格的水泥也會導致這種情況.
3,在后期的保養和維護中沒有做到位.
對于水泥地面起砂有如下幾個處理方法:
1,對于起砂不是特別嚴重的,可以采用膠水泥涂料填涂
2,使用專門的水泥地面起砂處理進行處理
3,將起砂的地面鏟除掉,重新施工,嚴格按照水泥砂漿地面的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施工
4,或者,將水泥地面換成地磚或者鋪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