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屬蕓香科,香櫞(yuan)的一個變種,與原種性能相似,形態不同之處為:果實有裂紋,或合攏如拳,或張開如指。果肉幾乎完全退化。供藥用,為芳香健胃藥。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如:佛手茶、佛手蓮、佛手柑、佛手瓜……等等,都是因為形似佛手而得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變化,想發財、討好口彩的意識日益壯大。所以,原先傳說佛法無邊就是靠佛手點化體現的,具有逢兇化吉,保佑平安之寓意的佛手,現今又被引申為“招財佛手”。
佛手原產熱帶地區,所以它有五愛和五怕。五愛:愛溫暖、愛潮濕、愛通風、愛陽光、愛酸性土壤。五怕:怕霜凍、怕干旱、怕水澇、怕煤煙、怕粘結土壤。要栽培好佛后,就要根據其習性,進行養護。
佛手苗上盆第一年,如盆土用的是培養土,可以不施肥。第二年開始每半月施一次薄肥。第三年即開始現蕾,暫停施肥。座果后每星期施一次薄肥。佛手整個生長期需肥較多,要看長勢,定量用肥。澆水要根據季節變化而變化。平時可3-5日澆一次水,4-5月氣溫漸高,植株生長加快,需水量增大,應每日澆一次水。夏季炎熱,蒸發量大,則要早晚各澆一次水,還要向葉片噴灑水。氣溫低時,霉雨季節要控制澆水,不使盆內積水。佛手喜陽光,不論哪個季節,都要讓其多曬陽光。佛手不耐寒,清明谷雨后才能出室,晚秋霜降以前入室,室溫保持在8-15度為好,若低于3度就會受到凍害。
佛手一般每隔1-2年要換盆一次,宜在早春進行,盆土應換加肥培養土,另加一些蹄片作底肥。春季抽出新梢長至15-20厘米時,應及時摘心,以利于花芽分化。遇有光開花不座果的情況,可于盛花期,搖動佛手枝干,使弱花抖落,輔以人工疏花,留下座果花。一般子房大而發綠的花朵容易座果。小果有玉米粒大小時,枝上新萌葉芽全部摘去,使養分集中于長果,直到新果座穩,再停止摘芽。
佛手的整枝修剪,一般在春季出房后進行。可剪除一枯枝、過密枝、病蟲枝等,同時要注意整形。
佛手主要的病蟲害為紅蜘蛛、蚜蟲、介殼蟲及煤煙病等。 紅蜘蛛、蚜蟲多發生在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主要危害嫩枝和葉,使枝葉變黃發枯、脫落??捎?00-1000倍50%的敵敵畏液或800-1000倍的亞胺硫磷液噴灑。介殼蟲危害佛手枝、葉、果可用800-1000倍亞胺硫磷液噴灑全株,及在植株根部埋呋喃丹防治。病多發生在蚜蟲密集的枝梢,可用0.2度的波美石合劑或2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
首先是澆水,這是管好佛手的關鍵,由于其根系淺生,吸收能力較弱,故需注意勤澆水。它的生長旺盛期,正處夏季高溫,需水量較大,除早、晚澆水外,還需進行噴水增加環境濕度。入秋后,澆水量可逐漸減少。冬末春初低溫期,室內蒸發慢,可隔三五天,上午澆水一次,保持盆土濕潤即可。當期處于開花、結果初期,澆水不宜過多,以防大量落花落果。
佛手喜肥,春季抽生新梢時期,施肥宜淡。宜結合澆水每周薄施一次氮肥;夏季是佛手生長的旺盛期,花繁果芪,需肥量大,肥度亦相應加濃。肥料以枯餅、骨粉、腐熟動物內臟液或復合肥等磷、鉀肥為主;初秋至仲秋期間同,應施磷、鉀、鈣復合肥,有益于提高坐果率。深秋,采摘果實后應及時追施磷、鉀肥,使植侏得以大量補充營養,恢復長勢,為翌年開花結果奠定基礎。
佛手在4-6月初開的花,多屬上年秋梢上開的單性花,不能結果,應全部摘除;6月底前后在當年春梢上開的花,多為兩性花,能結果,每個短枝可留1-2朵,其余疏除,以促其長成大果。在開花結果期間,還應注意將干枝上萌生的新芽抹除,以防發生落果。
冬季氣溫低,宜將佛手移至向陽處增溫,以免被凍傷。佛手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瘡痂病、煤煙病以及潛葉蛾、介殼蟲及紅蜘蛛等,應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