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有以下注意事項:
1.首先,要確定買房目標
買房前應該有一個整體的規劃,理性和有規劃的消費,根據自己的收入支出等經濟情況開確定,并選擇適合樓盤。
2.其次,積累買房首付款
購買房子的關鍵是要積累首付,初定一個目標之后,就要學會合理分配個人收入,一邊做好儲蓄,為買房付首付做好準備。
3.然后,篩選買房范圍
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樓,該買面積多大的,交通如何等這些都需要先做好考慮。一般來說,二手小房子的優勢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價格相對優惠。而新開盤的小戶型的優勢是戶型更合理、居住舒適性較高、未來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
4.接著,考慮出行時間成本
由于穿越城市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正變得越來越昂貴,購房前還應考慮出行的時間成本。如果每天花費2小時在交通上,那么1月=60小時=2.5天,1年=730小時=30天。開車或乘公交車的上班族,若平均一天有兩個小時花在交通上,一年就有約一個月的時間待在車里。如果把這每天花掉的兩個小時集中起來,連續不斷地坐一個月車,或不眠不休地開一個月車,就能體會其時間數量的可觀了。反之,如果把這些時間花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則能創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再將時限放大到50年,時間成本的價值就顯得驚人了。
5.最后,要學習買房常識
學習必要的房地產基礎知識,這是購房的必需。房屋因為涉及金額巨大,購房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行為。目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還不是特別的完善。因此,買房前學習一些房地產基礎知識是必需的。
一、 看位置
房產作為不可動的資產,所處位置對其使用和保值、增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房產能否升值,所在的區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看一個區位的潛力不僅要看現狀,還要看發展,如果購房者在一個區域各項市政、交通設施不完善的時候以低價位購房,待規劃中的各項設施完善之后,則房產大幅升值很有希望。區域環境的改善會提高房產的價值,研究城市規劃,分析住宅所在區位的發展潛力,對購房者十分重要。
二、 看配套
居住區內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區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最好不要超過150米。
三、看綠化
目前住宅項目的園林設計風格多樣,異國風光、歐陸風情等有可能是虛晃幾招,這就需要購房者自己用心觀察、琢磨了。但是居住環境有一個重要的硬性指標——綠地率,指的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占居住區總用地的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綠地率”與“綠化覆蓋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綠地不包括陽臺和屋頂綠化,有些開發商會故意混淆這兩個概念。
四、 看布局
建筑容積率是居住區規劃設計方案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之一。這個指標在商品房銷售廣告中經常見到,購房者應該了解。
買房必看的寶貴建議 首付可以找父母,但鼓勵自己貸款,畢竟他們賺養老錢不容易。適當“啃老”并不丟人,現在房價這么高,在80后還沒有能力支付大筆首付時,父母的支持是80后最堅實的后盾。不過在爸媽打好基礎之后,就需要自己為月供努力。